开天辟地的创造(第2/2页)

《弓区之谜》是“心理密室”的鼻祖。在读过《弓区之谜》后,我们会由衷感叹:“如果《弓区之谜》是史上第二部‘心理密室’小说,那么它只能打六十分;但是,它是史上第一部,所以该打一百分。”

不可否认,后来的《黄屋之谜》同样是个“心理密室”,而且是个比《弓区之谜》精妙、复杂的“心理密室”。但事实是,《弓区之谜》启发了《黄屋之谜》,是所有“心理密室”的雏形。

先于卡尔的“密室讲义”

一九三五年,“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在《三口棺材》中发表了密室讲义。毫无疑问,卡尔的“密室讲义”是推理小说历史上重要的密室论文,但不得不说的是,最早的“密室讲义”并非出自卡尔之手,而是出现在冉威尔的《弓区之谜》里。细算起来,冉威尔的“密室讲义”要比卡尔整整早上四十四年。

在《弓区之谜》的第四章,作者借各类媒介和业余侦探之口,列举了很多密室形成的可能性。这些观点既是针对弓区谜案的解释,又是可以适用于所有密室“普遍真理”,拥有很强的理论深度,是史上第一篇关于密室的理论性文章。

冉威尔就像一位先知的神,当别人尚处于蒙昧的黑暗中,就已经如灯塔一般为后世指明了道路。

古典风格极致

《弓区之谜》创作于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因此,行文带有明显的古典本格推理小说的特点。所谓“古典风格”,笔者以为就是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和后维多利亚时代的迷茫相结合的产物。

具体而言,古典本格派推理小说文笔洗练、朴实、流畅,情节紧凑毫不拖沓,条理清晰、线索交代清楚,从不无病呻吟或故弄玄虚——这些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繁荣、稳定、物质丰盛、精神自由的产物。

而翻开古典本格小说,又随处可见侦探的高傲与嚣张,助手的愚蠢与幼稚,警察的软弱与无能,民众的愚昧与流言,政府的专横与可笑,媒体的欺骗与中伤……这些很明显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处于后维多利亚时代,面对世界局势的变化,面对资本主义制度以及价值观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迷茫、无助、急躁和心虚。

《弓区之谜》从头至尾充满了古典本格推理的文风。它成功地展示了所有线索,体现了公平;它成功地刻画出了当时英国社会各个阶层人物或虚伪,或狡诈,或自大,或愚笨的形象;在文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工人运动和议会选举,这是对当时政府、政局的关注和不满;而频频出现的《大千世界》、《纽波克先驱报》更是对当时媒体最辛辣的讽刺。

正是《弓区之谜》的出现,让“密室”由坎坷走上了坦途。“密室”有今日之辉煌成就,伊斯瑞尔·冉威尔的《弓区之谜》功不可没!

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