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KA!享受慢生活(第3/4页)

咖啡的需求量与生活的舒适度是成正比的。有如烹茶、泡茶在中国人家庭中的平常,设若作为一名北欧人却不会煮滤纸咖啡或者液压式咖啡,真是不可饶恕的。滤纸冲泡咖啡法(Paper Drip)起源于中欧,由德国人MERITA夫人发明,并在欧陆各国广为流传。

北欧人家家户户都有咖啡机。早上起来,朋友光临,一杯加香醇牛奶的咖啡是必不可少的。

来瑞典以前,我对咖啡的认识基本上是菜鸟。大学里的茶吧里设有雅座,也有咖啡供应。附庸风雅地去和闺蜜喝过一次咖啡,配的是咸干花生米和鱿鱼条。令人痛心的是那劣质的大学校园里的廉价咖啡味道,败坏了我对咖啡魅力的一切想象。后来认识夫君,他是一天咖啡也离不得的。来看我,方为我打开咖啡人生的一条门缝。从未光顾过的星巴克咖啡馆清凉的咖啡气息里,一杯卡布奇诺,一块提拉米苏。绝配!缠绵不尽的味道,简直要让我像提拉米苏那样呐喊出它的奥义:带我走!

喝茶要慢品,喝咖啡则要迅速。一杯刚出来的热咖啡,过了五分钟不喝就成了“毒药”,那冷却的滋味,难喝程度不亚于一碗中药。智利的没落贵族伊莎贝尔·阿连德,在其《感官回忆录》里对咖啡伴侣卡布奇诺的解释是这样的:我最喜欢的是CAP-GRANDE-DECAF-SOY-NONFAT-WET-CIN-CHOC,这串字一口气便可说完,它的意思是:大杯不含咖啡因的卡布奇诺,加脱脂豆奶,一半牛奶一半泡沫,撒上点肉桂粉与巧克力末。

不过这话最好不要在卡布奇诺的发明者——意大利人跟前讲,他们多半会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嫁得夫君到了北欧之后,所到之处,就像走进了漫天泼洒的咖啡豆雨中,大小林立的咖啡馆无处不在。我竟也学会煮咖啡,慢慢爱上了它的味道:晨起一杯咖啡,醒脑提神。上午一杯咖啡,安抚略有饿意的胃。下午茶的一杯咖啡,那纯粹是消遣了。

既是消遣,配咖啡的甜点绝对是马虎不得的。苹果派、蓝莓派、提拉米苏、奶酪姆斯,各种小烤点心,名堂繁多。如果没有可口的甜点,下午这顿咖啡宁愿不喝。所以这时候,尤其夏日天长的时候,下午四五点,太阳正好,暖洋洋的,就着美味可口的点心一边阅读或者闲聊,沐浴着阳光,消受一杯咖啡,外边咖啡馆是上佳的去处。谁让人有那么可口的点心呢!

咖啡的兴奋效果来自咖啡因,所以摩门教徒禁喝咖啡。不单摩门教徒,连同伊斯兰教等禁酒的国家,禁止酒精及其他刺激品,咖啡却喝得彪悍无比。原先在语言课上有很多伊朗那边来的女同学们,戴着长长的头巾,一到课间休息时间便围拢在一起,摆出各自烘烤的点心,就着加方糖的咖啡和茶,说说笑笑,形势盛大得就像在家里开派对。

如同酒在中国人饭局上的地位一样,咖啡在欧洲人的谈判桌上也是举足轻重。酒是把对方灌醉,咖啡则是使自己保持清醒。一度迷信黑咖啡减肥,所以为了这些鬼话,我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坚持只喝纯的黑咖啡。后来实在受不了胃肠的刺激,学了夫君往黑咖啡里加牛奶,百分之八十的咖啡、百分之二十的牛奶,这样调出来的咖啡可算圣品。也有很多人习惯加糖,但我一直以为不如牛奶来的美味。首先这边牛奶自产自销,属上品,其次牛奶可中和咖啡里的一些微量有毒元素。如果再加上亲手烘制的甜点,滋味可说妙不可言。

前面说北欧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有神圣不可侵犯的FIKA时间,也即工作休息时间,跟午餐时间是区分开来的。政府要求公司对待员工的标准是,一天之中工作时间只要超过6个小时,就一定要有半小时的FIKA时间,用以醒脑提神,缓冲一下渐入疲劳的精力,调整好精神之后再进入工作状态,以减少工作效率以及工作中的出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