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一名之得(第3/4页)



  既然在题目上不能完全创新,那就给老题目加点新意好了。比如《同林鸟》,传统说法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但有没有不各自飞的呢?肯定有,因为每个人对什么是“大限”的定义可以不同。对有的人来说,一点小困难也可以是“大限”,也可以导致夫妻“各自飞”。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也许连死亡都称不上“大限”,死后都要结为连理枝。

  《至死不渝》的原意是忠贞不渝地爱一个人,到死都不变心。但这样爱一个人好还是不好,也要视情况而定了。如果对方不喜欢你的爱,不需要你的爱,那么你这样至死不渝地爱对方,也许适得其反,不光不能给对方带来幸福,也许还带来痛苦。“至死不渝”四个字本身并没限制只能指感情,所以我可以把它用在别的方面,比如一个人的性格到死也没改变。

  《致命的温柔》中的“致命”,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指致别人的命的,但这个词组本身并没这样限制,所以也可以是致自己的命。读者一看到“致命的温柔”几个字,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某人的温柔如此厉害,到了致人于死地的地步,所以一直在期待Jason的温柔杀死某个女生,但看到最后才发现被他的温柔致命的是他自己。

  有人看完了《致命的温柔》后评论说:文不对题。Jason是很温柔,但还没到致命的地步,顶多就是让人爱不释手而已。

  我只能说,我的题目超出了这位读者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有人说《十年忽悠》太啰嗦,艾米写她为出国进行的考试,那跟题目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没关系呢?难道你看不出那也是忽悠吗?学校早就内定了名额,却又让大家都来考试竞争这个名额,难道不是忽悠吗?艾米一心想到哈佛去读书,结果却连哈佛的名都没报,难道不是忽悠吗?

  你之所以认为我写走了题,是因为你把中心思想和题目搞混了,你自己在心里为我的故事拟定了一个中心思想,先入为主地认为《十年忽悠》就是两艾之间爱情上的忽悠,或者《山楂树之恋》就是静秋与老三之间的爱情故事,或者《三人行》就是安洁与老康之间的爱情故事,所以你看到任何不符合你的中心思想的部分,都认为是啰嗦。

  《山楂树之恋》不是我命的名,但我之所以决定沿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我觉得它符合我选择故事题目的原则。

  有人说:我看见《山楂树之恋》这个题目,还以为是像苏联歌曲《山楂树》那样,是讲三角恋爱的呢,结果作者写到一半,就让长林下场了。

  其实不是你“以为”是像苏联歌曲《山楂树》那样写“三角”,而是事实上就是在写“三角”。只不过这个“三角”不是常规的“三角”,而是不同意义上的“三角”。

  如果说静秋、老三、长林构成一个具体的“三角”的话,那么在后来的故事里,一直都有一个概念上的“三角”存在。

  静秋从大嫂嘴里发现老三有个未婚妻,于是构成了一个“三角”,这个“三角”使静秋与老三的爱情没能顺利向前,而是走上了一条崎岖的道路。当老三的未婚妻事件解决之后,又出现了另一个“三角”,那就是静秋,老三与校办农场拖拉机手周建新之间的“三角”。虽然静秋跟周建新之间并不存在恋爱关系,但在老三看来是存在的,这毫无疑问影响了他的很多决定。当老三留下一封信,离开静秋之后,静秋按照老三的构思,把注意力转向别的男人,于是又构成一个“三角”,那就是静秋,老三与成医生之间的“三角”,对成医生和江老师来说,加入一个静秋,自然也构成一个“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