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碑名手黄怀觉(第3/3页)

至于刻碑工序,怀觉为我谈了一些。据说:第一阅稿,仔细端详稿的大小、行距、结构、排列等,然后选择合适的石料,石料以洞庭山的太湖石为上品,大理石次之。先用沙石粗磨平整,继用沙皮打磨,复以细刀砖磨光,直至腻滑为止。接着,以磨浓研匀的上好墨汁,加在石上,称为上墨。待碑上的墨汁干后,即用烙铁烫上白蜡,务使均匀,再用细铲,削去厚层和多余部分,那碑墨自然黝然生光。接着把透明拷版纸,覆在原件上,用线描笔双钩。墨线双钩之后,更用银朱做红线条双钩,称为过朱。过朱下一个手续,即所谓上样了。上样就是用过朱的双钩拷版纸,平铺于上过蜡的碑石上,必须上下左右,安置妥适,用木榔头垫着羊毛毡,敲击钩本字样,那过朱的双钩红线,很清楚的落在碑石上,便进行镌刻了。刻法一般分阴文、阳文及双龙(双钩线)。工具很简单,一铁板,作敲击刀具之用,六寸长,八分阔,三分厚。二刀具,五点五寸长,柄椭圆形。又刀口,二分阔一面起口的一把;起底刀,一分阔,二面起口的一把;尖头刀一把,六角形,五点五寸长,如此而已。总之,本着经验,作灵活应用。前人说:“大匠能与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这话是确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