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杀手的偶像杰克·塔兰斯(第5/5页)

对于这种威胁,保罗显得很镇定,甚至可以说不在乎。因为保罗不仅做过越南战争的战地记者,而且还是一个被允许持枪的私家侦探。但警察却对这种威胁很重视,不仅批准保罗可以随身携带手枪,而且必须得在警方的视线范围内工作。为了避免凶手误杀,《旧金山纪事报》的其他记者都在衣领上佩戴着一个徽章,上面写着:“我不是保罗·艾弗利。”不久之后,保罗又接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写信者告诉保罗有一个悬案,很可能就是黄道十二宫连环杀手所为。

这起谋杀案发生在1966年10月30日,这天是星期日。在这天下午四五点时,一个名叫贝茨的女孩儿准备去学校的图书馆,在走之前还给父亲约瑟夫留了一张纸条,父亲看到纸条后就先睡下了,以为女儿会晚点儿回来。谁知,等他醒来后发现女儿根本没有回家。约瑟夫赶紧给女儿的朋友打电话,但都没有找到贝茨。

半个多小时后,一名园林管理者在图书馆的附近发现了贝茨的尸体。贝茨的脸部朝下,胸部有三处刀伤、背部有一处刀伤、颈部有七处刀伤,颈部的刀伤尤其严重,凶手好像想割下贝茨的头颅。

不久之后,警方就接到了一封匿名信,这封信可能是凶手寄来的。凶手表示,贝茨不是第一个被害人,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凶手还扬言,让人们保护好自己的妻子、女儿和姐妹,不然这些女性就会变成他的目标。至于这个凶手是否是黄道十二宫连环杀手,至今也没有得到警方的确认。但许多人都倾向于把这起谋杀案算在黄道十二宫连环杀手的身上。

在抓捕黄道十二宫连环杀手的过程中,警方确定了许多犯罪嫌疑人,但最终还是没有抓住凶手。这个黄道十二宫杀手便成了许多连环杀手的榜样和偶像。在警方和媒体那里,黄道十二宫杀手已经成了衡量连环杀手的标杆。人们总是把新的连环杀手和黄道十二宫杀手进行比较,如果两者有相似之处,警方就会给这些连环杀手起名为“佐迪亚克二世”“某地佐迪亚克”,等等。

黄道十二宫连环杀手在沉寂了40年后,又突然出现了。一个名叫丹尼斯的男子对FBI说,他怀疑自己的继父杰克·塔兰斯就是名震一时的黄道十二宫杀手。因为丹尼斯在继父的遗物里发现了许多尸体的照片,还有一些字条,字迹与黄道十二宫连环杀手的字迹相同。此外塔兰斯还留了一盘录音带,承认自己就是黄道十二宫连环杀手。据说,丹尼斯的母亲在10年前就原因不明地死了,很可能就是塔兰斯所为。

FBI为了确认塔兰斯是否真的是黄道十二宫连环杀手,便决定进行DNA对比。结果显示,黄道十二宫连环杀手就是杰克·塔兰斯。

【犯罪心理分析】

在FBI正式确认杰克·塔兰斯就是黄道十二宫连环杀手之前,许多犯罪心理专家都对黄道十二宫连环杀手进行了剖析。凶手写信给媒体和警方的目的是基于一种游戏的心态,他总是威胁说自己会再次下手,但实际上他什么也不会做。

凶手在外人看来是个正常的人,而且很有可能十分喜欢帮助别人,因为这样可以轻而易举地赢得被害人的信任。但他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不断地写信,从中获得控制和支配的满足感,好像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处于优越地位。当警方把他的杀人过程说得很容易时,凶手就会非常愤怒,因为这样体现不出他的优势。

在官方公布的最后一起案件中,凶手在杀害保罗后和警察照面,差点儿被警察抓住。尽管事后凶手写信嘲笑了警察的愚蠢,但这段经历依旧让凶手心有余悸,所以之后凶手都没有再次下手。

此外,犯罪心理专家还表示凶手和女性的关系应该不怎么样,或者说根本没有体验过性快感,也可能没有性交过。因为凶手在杀人时往往能体验到性快感,把被害人看成没有生命的东西,让其完全被自己控制。有的专家则觉得凶手在幼年时曾虐待过小动物,而且总是沉浸在强烈的幻想中,把爱和暴力混淆了。凶手的母亲可能十分凶恶,而父亲则是个软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