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图与成吉思汗秘葬之地(第2/6页)

巴图先生写了一本书,叫《阿尔寨石窟》,为了叙述的省力和准确,我在下面引用他对石窟的描述。

“阿尔寨石窟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西北部的阿尔巴斯山中。石窟又称百眼窟,处于北纬39.7度,东经107.3度之点上。当地人称为‘阿尔寨乌兰乌苏’‘阿尔寨乌里雅苏’‘阿尔寨阿贵’等。阿尔寨一词,蒙语中意为‘隆起的’‘平地突起的’。整个阿尔寨是一座红色砂岩小山岗,高约40米,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到80米。山顶海拔高度1460米。

“被称阿尔寨的山岗共有三座,即‘苏美图阿尔寨’‘伊克阿尔寨’和‘巴嘎阿尔寨’。三座山岗相接,以前者为最大,‘苏美图’是蒙语‘有庙的’,‘伊克’是大,‘巴嘎’为小。

“石窟群分布在‘苏美图阿尔寨’山岗上。洞窟多分布在崖顶以下高约30米左右的范围内。目前得到确认的有67个石窟,集中分布在山岗的南壁上,可分为上、中、下三层。山岗岩壁上还存有20座浮雕石塔,其中一座为密檐式塔,其余为覆钵式塔。此外,山岗的平顶部有6座建筑遗址。

“‘伊尔阿尔寨’即‘大阿尔寨’山顶上有一座察哈尔蒙古部的‘鄂博圣地’。每年阴历5月13日举行盛大祭奠,由居住于鄂尔多斯地区和阿拉善地区的蒙古人参加,当地鄂尔多斯蒙古人不能参与其独特的祭祀活动。此外,在‘巴嘎阿尔寨’即‘小阿尔寨’的南壁上凿有两个石窟,雕有4座佛塔。在‘苏美图阿尔寨’的南坡上有两个蒙古包的地基,直径为355厘米,均由灰色砖铺成,每个砖的尺寸长为38厘米,宽为18.2厘米,厚为6.5厘米。另外,在‘苏美图阿尔寨’西两公里处有一座塔基,出土大量泥塑小佛塔等。

“一条叫察哈尔的季节河在阿尔寨石窟的西南处。平时是一条干沟,雨季时会出现滔滔洪流。从察哈尔河向北,居住有大约二十几户察哈尔蒙古人,据说,他们是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左右,蒙古最后大汗林丹汗经过鄂尔多斯西进青海时,留居鄂尔多斯者的后裔。也有人认为,他们是林丹汗在青海地区长逝之后,由其统帅的察哈尔部不得不东归的遗民。有着如此背景的察哈尔人在鄂尔多斯七旗皆有分布。

“阿尔寨石窟位于一处通往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北渡黄河可以直达十三世纪蒙古帝国之首都哈剌和林与库伦(即今乌兰巴托),南越长城可以过榆林府及延安府而奔西京长安,往东则可以抵呼和浩特而控大同和宣化,赴西即可据宁夏而望青海。”

感谢我们的朋友巴图,他是如此详实地为我们描绘了阿尔寨的情景。在我的印象中,他大约是这一带的人,所以话语中充满乡情色彩。这位文化学者好像还是个文化官员,在旗的文化局或文物局供职。

阿尔寨石窟像中国地面上的大部分石窟一样,它的最初的启动工程是在魏晋南北朝,后来历朝历代都在修缮和扩展,而在成吉思汗大行之后,这座石窟被扩建和改造成成吉思汗纪念堂,以作祭祀和礼佛之用。其主旨是:

成吉思汗在世时,镇守蒙元汗室,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统治者。成吉思汗大行之后,经过六道轮回,升天化作佛教四大天王之一多闻天王的形象,继续镇守世界的北方,成为社稷守护神。

阿尔寨石窟是佛教传入中国,从克孜尔千佛洞而敦煌莫高窟,而云冈石窟,而龙门石窟,其中间的一个跳板。阿尔寨虽然是在旷野上,但是有一条重要的道路从它旁边穿过,这就是自长安城而九原郡(今包头)的秦直道。在那个年间,秦直道两旁建有许多的石窟,它们当为北魏拓跋焘时期所建。

阿尔寨这块大河套的腹心地带,这块成吉思汗当年曾鞍马劳顿,多次历经的地方,这块他曾在此摔伤和养伤的地方(据《蒙古秘史》)。在他长逝后,人们将这座石窟,扩建和改造成寄托哀思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