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4页)

“爱卿不必如此紧张,朕只是想了解下我北梁有多少学堂,入学的条件是什么。”苏绾轻笑,“父皇此前未有教导朕如何处理国事,有许多不明之处还请爱卿多多担待。”

在朝堂之上她可以为所欲为,让那些老家伙以为她真的昏庸无能,贪恋美色。

私下时,她要一个个单独召见他们,再视情况放出些谣言逐个摸清底细。

毕竟在这梦里都有刺杀了,难保不会有人造反,她可不希望梦境太快彻底消失。

原著中就有一次不成功的造反,具体剧情她记不太清,只记得是被萧云敬平定。

“汴京除国子监,还有一处为世家子弟设立的书院,其余各府、州、县只设有私塾,拢共不足百间。私塾入学只需给夫子奉上束脩以及一定的银钱。”礼部尚书抬头看她,神色平平,“汴京的书院寻常百姓子弟不可入学。”

“朕要在汴京开一间书院,六岁以上稚童无论男女、少年、青年皆可入学,每人只收一文钱。”苏绾抬眼看他,“能做到否?”

不到百间私塾……也就是说北梁的面积,大概就和现世里的一个省那么大。

她想知道这近乎免费的私塾若是开起来,梦境会有怎样的连锁反应。一文钱能买的东西不多,之前秦小宝给了她一份他做的笔记,里面有这个世界的物价。

内室有片刻安静。

礼部尚书像是被她的问题难倒,捋着胡须不出声。

坐在外间的赵珩心中一动,无意识看向屏风后的娇小身影。

她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

学堂的门槛撤去,会涌现出更多的有识之士,只要将朝中掌管科举尸位素餐之人换成清明之士,国中不怕无人可用。

他心中早有此意,原想登基后再办,如今看来得早办。

此事可当做撬开朝中几股势力的利器,并试探礼部尚书是否与他人结党,还可借机敲打太师和韩丞相等人。

如此远见,竟是一女子所有?

“此举不妥。”礼部尚书沉吟许久,忽然变脸,“北境战乱已有两年,国库并无多余银钱让陛下胡闹。”

“爱卿觉得朕在胡闹?那朕且问你,何为利国利民之事?”苏绾沉下脸,“百姓识字越多,可用的栋梁之才也就越多,难不成我一国的大小官员都要靠世袭和买卖?”

在原著中,北梁虽然是架空的一个国家,却有相当完善的科举制度。

只不过朝政被大臣把持后,这个制度渐渐失去作用,选拔上来的人才,多多少少都有些裙带关系。

还有就是官职买卖成风,地方官员以此大肆敛财。

太子在朝中只谢丞相一派暗中支持,秦王远在禹州又多年不问政事,鞭长莫及。

谢丞相虽有门生掌管吏部,跟徐太师等人硬扛的结果并不是太好。

她能记住的就这么多,太子后来是如何励精图治,肃清朝政书中也没写。

苏绾定定看着礼部尚书,目光玩味。

此人在现实中,也不知是站哪一派的。

礼部尚书似乎被她的话震住,片刻后又起身行礼,“老臣糊涂,未能揣摩出陛下的用意,望陛下恕罪。”

“爱卿严重,此事未办成之前不可声张,去吧。”苏绾换上笑脸,语气诚挚,“一国朝政之繁杂,朕一时间无法尽数学会如何处理,还请爱卿日后替朕多多分担,大胆进言。”

“老臣遵旨。”礼部尚书红了眼眶,再次行礼告辞。

苏绾将他离去之前,那一脸既欣慰又感慨的表情收进眼底,提笔写下礼部尚书四个字,并在后边打了个勾。

此人可用。

管理一国的难度太高了,国之大,也不是她这种喜欢看肥皂剧下饭,最大的理想是攒钱退休养小鲜肉的升斗小民,能管得好的。

民生国计牵一发动全身,会触及各方利益。她生活过的现世尚且需要摸石头过河,何况这架空的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