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宿月之战(第2/3页)

青羽乐了,很感激向问对自己的担忧,他点点头,说道:“我会的。”

这场宿月之战,莫军确实是败了,突然出现的三水军和天鹰军把莫军杀了个措手不及,无论骑兵还是步兵,都有不小的折损,最为重要的是,莫军大营被破,所有的军资、粮草统统落到风军手里,这对莫军而言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即便青羽返回莫军,一时间也想不出太好的应对之策,只能放弃继续进攻,全军先行撤退。

青羽的撤退很果断,不仅撤出东江郡,即便在安丘郡也没有停留,直接撤回到囤积有大量辎重和粮草的泗水。

安丘是一马平川的黄土平原,资源匮乏,无险可守,而青羽一部又恰恰是以骑兵为主,善攻不善守,与其留在安丘被动挨打,还不如撤回泗水来得稳妥,即能就地解决后勤补给问题,又能快速的补充兵员,可为日后的反扑做好准备。

他的选择没有错,但战报传出镇江朝廷,却完全变的味道。

听闻青羽率军由东江郡又被打回到泗水,莫国朝野一片哗然,这时候,文武大臣们都来了精神,仔细研究青羽为何会败得如此之惨。

查来查去,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宿月之战。宿月一战打下来,四十多万的莫国中央军,步兵折损不下十万,骑兵折损接近六、七万众,导致全军元气大伤。而此战的转折点就是风国三水军和天鹰军纵穿莫占宁地,直接攻入到莫国。

当然,风军竟能畅通无阻的穿过宁地,负责宁南八郡的纪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即便如此,青羽一部也不能毫无准备啊,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进攻宿月城,让渗透过来的三水军和天鹰军钻了空子。

对于此事,邵方有亲自传书给青羽,询问究竟。青羽实话实说,并非他托大,对强攻过来的风军毫无提防,而是因为他对风军的动向毫不知情,宁地方面没有针对风军的长驱直入做出任何的警告和传报,所以导致他在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风军袭击得手。

看到青羽的回书,邵方的鼻子都快气歪了,纪韦得有多大的胆子,这么紧急的军情竟然不对国内做出任何的通报,简直无法无天。

邵方当即又传书给宁地的纪韦,但后者在回书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有派人通知青羽关于风军的动向,至于青羽为何毫无防范,那就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了。

这下倒好,青羽说他没有接到纪韦的警报,而纪韦又说他派人去通报青羽了,二人各执一词,邵方也分不清楚到底谁说的是真,谁说的是假。

最后还是太傅张荣给他出了个主意,让邵方把青羽和纪韦二人双双调回镇江,在朝堂上当面问个清楚,当面对质,事情的真相也就水落石出了。

邵方觉得张荣的主意可行,当即应准,令天威军统帅施寒玉接替青羽,暂任全军统帅,又令大臣颜凝接替纪韦,暂管宁南八郡,召回青羽和纪韦二人。

临阵换帅,兵之大忌。邵方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可他更为忌惮的是手下臣子的不忠,青羽和纪韦各执一词,但其中肯定有个人在说谎,而二人又偏偏位高权重,邵方不敢让此事拖缓下去,急于查明真相。

纪韦被替换,使宁南八郡的北上反攻彻底失去机会,而青羽的被替换,又让囤积于泗水的莫国中央军蓄势待发的步骤被全盘打乱,可以说太傅张荣给邵方所出的主意基本全是馊主意,没有一条是上策,但他恰恰会投其所好,很清楚的知道邵方心里在想什么,所以他的主意每每都能被邵方接纳并采用。

国之将亡,向来不乏佞臣,而目前莫国最大的佞臣就非这位张荣莫属了。

另一边,风国所占宿月。

莫军在宿月之战后全部撤退,回到泗水,唐寅这边的压力顿时全解。现在风军只要顺势南下,便可一举占回安丘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