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6章 一起回营(第2/3页)

先前越国骑兵就是这么绕路走的,当平原军和三水军得到消息的时候,越国骑兵已经跑出很远了。萧慕青和梁启不明白越国骑兵为何要突然南下,不过两人意见一至,己方以不变应万变,看敌人到底要干什么。

在越国骑兵撤走之后,萧慕青和梁启也加了小心,在己方大营的东侧布置了大量的暗哨,即预防敌人的突然偷袭,又能第一时间观察到敌军的动向。结果暗哨刚刚布置出去就有了收获,长孙渊宏派出去的七名信使被风军暗哨截杀两人,生擒两人。

很快,风军的暗哨就把擒拿的信使以及缴获的信件带回到平原军和三水军大营。听完下面士卒的报告,再看完从信使身上搜出来的信件,萧慕青和梁启不约而同的倒吸口气,按书信所写,越国骑兵是返回国内救援了,而长孙渊宏又在和大王交手的时候负了重伤,这究竟是真是假?是确有其事还是长孙渊宏所施的诡计?

二人当即令人把宁国信使带到中军帐,两人亲自审问。在严刑威逼和恐吓之下,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两名宁国信使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招供了,证实越国骑兵确实已返回越国国内,长孙渊宏也确是身负重伤,短时间内无法再在战场上作战。

下面的风将们听闻这话,无不是喜出望外,兴奋的连连握拳击掌,没有越国骑兵,宁军完全不是己方大军的对手,长孙渊宏受伤不能再战,宁军内也再无能与己方相匹敌的猛将,这时候不去进攻,还等待何时?

不过在萧慕青和梁启的脸上找不到一丝一毫高兴的样子,反而是满面的凝重。很简单,两人对这突如其来的优势都有些不适应,也感觉太不可思议。

己方是向越国周边的诸国派出使节,请其攻打越国,逼迫越军回撤,只是越军刚一撤,长孙渊宏就受伤了,这未免也太巧了吧?再者说,他二人都见识过长孙渊宏的本领,唐寅的灵武是不弱,但想胜过长孙渊宏,甚至还能把他打成重伤,萧慕青和梁启都认为不现实。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眼前的宁军只有不足十万人,在己方二十多万大军的包夹之下,他们还敢坚守不撤,这也太有违常理了。

出于种种的考虑,二人越想越觉得其中有诈,怀疑信使和书信很有可能是长孙渊宏故意抛出来的诱饵,其目的就是引己方将士大举去攻。萧慕青和梁启都是聪明绝顶的人,但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如果此时换成上官元让这样的耿直之人,肯会不会顾虑其他,立刻就得率领全军出击。

长孙渊宏的信使被风军所截获,但萧慕青和梁启并没有相信书信的内容,也没有全力猛攻宁军大营,双方的战局依旧拖延了下来。

山谷内。

宁军已经连续数日没有发动进攻,唐寅和麾下的数百名将士可一点不敢松懈,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众人将石墙垒的又高又坚固,严阵以待。

这天,唐寅与麾下将士们吃过午饭之后,独自走进山谷中,边随意的慢步边思考接下来的应对之策。如果宁军再次发动象上回那样的猛攻,只凭己方目前这点人力是无论如何也抵御不住的,现在已经没有别的选择,要么突围,要么留在山谷里等死。

可是宁越有那么多的军队,己方要如何才能突围出去?

这时候,连随机应变能力那么强的唐寅也是一筹莫展,毫无应对之策,现在唯一能值得庆幸的是,长孙渊宏身负重伤,短时间内无法参战,使己方少了一个巨大威胁。

不知不觉间,唐寅已走到山谷深处,当他回过神来时,发现自己停在一堆乱石前。这堆乱石他并不陌生,在乱石的后面就是严烈尸骸所在的洞穴,当初宁军进攻时,他正是躲于此地才侥幸逃生的,难道,这次又要再躲藏于此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