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为什么不自杀(第2/2页)

人人都感慨张爱玲晚景凄凉。我始终不曾这样想。在选择生死的问题上,生和死本身都不是悲剧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你选择了你想选择的那一个。因此三岛由纪夫暴烈的自杀也好,张爱玲选择活下来也好,都让我佩服,因为这都是一个人经过了长时间严肃的思考做出的选择。尤其是张爱玲对生的选择,也让我明白了一点,一个人在真正经历过生死的抉择,经历过怀疑和迷惑,最后依然放弃了自杀而选择活下去,这样的生,才可以说是基于自己自由意志的选择。那些从来不敢追问自己是否应该自杀的人,不敢认真想想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什么的人,也常常是不敢认真面对死亡的人,他们只是因为被教育了人应该活着,就认为活着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味否定自杀的人,其实和一时冲动就从楼上蹦下去的自杀者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在浑浑噩噩地对待生命。

人生如狱,这世上本没有什么绝对的自由。假如我们不能选择被生下来,活得痛苦不耐烦时,至少还可以自杀,一想到这点,就让人觉得好轻松。普鲁斯特问卷里有一道题:“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不能自杀。”因为我希望有生之年,可以保有自杀的能力,即使我可能永远不会使用它。不过自杀毕竟是囚徒暴动,技术含量不高。张爱玲没有选择这样的一条路,她更像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拿把小锤子挖个大洞,剩下的留给你们去扯淡。我相信这世界上肯定在各个角落都隐藏着越狱成功的人,只是他们不像张爱玲这样犯了重罪惹人注意,越狱的难度系数没有这么高罢了。所以张爱玲这个人,越想越觉得她有意思,她上半辈子灵魂做加法,下半辈子灵魂做减法,两者都做到极致,可见一个人的灵魂到底做加法还是减法这种事,也不像米兰·昆德拉小说里那么绝对。大多数的普通人,恐怕更是难以做得绝对彻底,都是一忽加法一忽减法地摇摆不定,一忽想归隐山田,一忽又贪恋人世浮华,就这样在纠纠结结中度过一生。

张爱玲死后,人们第一次进了她的居所,家徒四壁,屋子的女主人,过着极简的生活。人们叹她晚景清贫,她却只嫌身外之物丢得不够。她说——

“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

这收梢,我也喜欢,看得懂的人,就知道她干得有多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