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投资和挖角(第3/4页)

何况中鑫国际香江工厂这边还没有怎么空降高管,这也是打破常规的事情。

“没问题,这个人既然是必得的技术人才,一切都可以破例。”柳若依拍板道。

“无论是职务还是期权都可以特事特办,金叔如果手里的期权池不够分了,也可以找我,我们可以开辟第二期期权池。”

张如金摇了摇头,“够了,足够了,现在我手里放着的还多,咱们第二次融资后,股份比例虽然缩水了很多,但是含金量却上来了,原来价值近百亿港币的期权池,现在水涨船高,据说外边都开价高达150亿港币以上了。”

对于利益这块,张如金看得比较淡,不过之前柳若依对他说的话还是听进去了,注册了一家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将香江龙工厂的管理层期权池放进去。

正是依靠这个,龙工厂的核心技术骨干和管理层才会快速在外部搞定,没有动摇内地中鑫国际的根基,否则以内地中鑫国际现在突飞猛进的产能,都没有相应管理人才盯着了。

现在的中鑫国际虽然还是在亏钱,但是声势上已经超越了岛内联电联兴这些老对手,成为华人圈当之无愧的老二。

“那就好,这事我就静听佳音了。”柳若依笑道,其实对于张如金嘴里的这个人才,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概念。

反正龙工厂的45nm良率现在已经上来了,单单计算这条产线来说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

但是奈何现在柳若依可不仅仅是为了盈亏平衡,而是在拼命最高友商的最新工艺,所以大把的钱砸在32nm制程工艺,以及接下来的28nm制程工艺上。

32nm的制程经过努力,现在基本上进入流片测试期,不过张如金初步评估的研发结果不容乐观,流片成功率或许很高,但是良率的提升恐怕将会是大问题。

在45nm上,良率提升比起计划中的时间晚了将近半年,为此张如金咬牙承受良率带来的亏损都替高通和博通代工,没有将良率不高的损失转嫁出去。

这样才保住了这俩客户的主流产品放在龙工厂。反正对于他们来说,比龙工厂友商低百分之五的代工费用,还能够拿到一样合格的产品,这种事傻瓜才不敢。

所以尽管龙工厂友商那边明明可以用更好的良率生产,生产成本更低,奈何友商无法承受对高通和博通降价后引发全线降价的损失。

他们的产线可是比龙工厂多多了,现在龙工厂只有俩条45nm的产线在跑,他们可是足足有七八条之多,都降价,比丢掉这俩客户损失都大得多!

这笔账是谁都会算。

所以他们坐等龙工厂受不了损失的时候,低价加上更低的良率,龙工厂肯定是做一片亏损一片,友商就看龙工厂这种流血竞争能够坚持多久!

当然这次他们都小看了柳若依的魄力。

如果是前个时空的张如金,还真没有资本承受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三千的放血式竞争。

但是柳若依给他说得很明白,产线运转如果有利于良率快速提升,那亏损多少都不怕,一切以技术提升为考量,5年以内根本不设立利润考核指标。

大家发奖金的依据只有一条,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缩小同友商的技术差距!

简单地说,柳若依要的就是友商建立的同等制程工艺产线,每万片产能成本龙工厂后面要低于友商就可以。

比如45nm制程产线如果竞争对手是15亿美元5万片每月产能,那么低于这个资本投入指标建立同样产能,那么管理团队的考核就是满分,期权才会逐年解锁变成管理层的。

这个指标促使龙工厂也好,内地的中鑫国际也好,全部都在玩命改良技术。

没办法,经过几次注资后,内地的中鑫国际柳若依说话的权重也高了不少,最重要的是内地中鑫国际的期权也是柳若依拿出来的香江龙工厂的期权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