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文化之谜(第2/4页)

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或规律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方式或生活方式,总是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文化性格。比方说,中国人见面鞠躬作揖,是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内向”;西方人见面握手拥抱,则是因为西方人的性格“外向”。外向,所以伸出手去握别人的手;内向,所以伸出手握自己的手。这就正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夹,是向内用力;西方人吃饭用叉子戳,是向外用力。一向外,一向内,故西方文化的象征物是“十字架”,中国文化的象征物是“太极图”,一个从一点出发向四面扩展,一个由两极构成在圈内互动。

这就十分有趣了。一个进餐方式(筷子叉子),一个交际方式(握手作揖),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却居然有着内在的心理联系。这就说明,在种种文化现象,或者说,在种种具体的文化方式之上,还存在着一个更高层次的方式,一个统帅一切的“总方式”。如果说文化是人的一种活法,是人类生存的发展的方式,那么,这个“总方式”就是“活法的活法”,“方式的方式”。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文化内核”,或“文化的思想内核”。

文化内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思想核心,是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只有把握了文化的思想内核,我们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特征、文化个性、文化机制、文化行为和文化心理,才可能有一个较为深刻和透彻的了解。也就是说,只有把握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我们才有可能看懂、看透、看清中国人。

中国文化之谜

然而,要把握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真是谈何容易!

如果说,中国人是一个谜,中国文化也是一个谜,那么,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就是谜中之谜。文化本身是具体的、生动的、鲜活的,文化内核作为“方式的方式”,却只能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哲学概括,而且这.种抽象概括又必须为生动具体鲜活的文化现象所证实。从具体中得到抽象难,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更难。解谜难,解谜中之谜就更是难乎其难。

于是,我们想到了文化现象。

文化,无疑是由林林总总的文化现象来构成的。这些现象,有如细胞,构成了文化鲜活的生命。正如一切细胞所含的生命秘密都是“全息”的,文化现象也隐含着一个民族文化的生命信息和遗传密码。因此,对它们进行“立体的扫描”和“深层的透视”,就有可能揭示和掌握它所代表的那个文化的“核心机密”。

就说请客吃饭。世界各民族都要吃饭,也都要请客,但请法和吃法却不大一样。有人就闹过一个笑话。有一次,他和几个中国人请两个美国人吃饭。按照程序,也出于礼貌,他请大家每个人都点一道菜。客人中之一位,在美国大概上过中国餐馆,多少有点经验,便很老到地率先点了“芙蓉鸡片”。另一位美国人对中国菜则一无所知。大家都点过之后,他仍很茫然。于是主人便诱导他点了一道汤,反正是要等菜齐了大家一起吃。开席了,头一道菜便是芙蓉鸡片。那个自以为内行的美国人问道:这是我点的菜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便高兴地说:Sorry!我先吃了。接着,便移过盘子,刀叉并进,大快朵颐。在哭笑不得的尴尬中,几个中国人只好“主随客便”,也按美国规矩各人吃各人点的菜。这下另一个美国人可就倒霉了。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喝下最后上来的一大碗榨菜肉丝汤。

认真说来,这当然只是小事一件。然而,正是在这件小事中,我们不难看出文化精神,即: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而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个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