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案发前的案件(第2/8页)

因为此案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东区分局刑侦支队队长陈绍辉将此案交给了一向只负责凶杀案件的重案一组组长骆松主持侦破。

骆松对此系列案件进行串并研究后对罪犯进行了初步的剖析。他指出,此系列案的罪犯并非一般因性能力不全而扭曲的“能力证明型”性侵犯罪者,而是处在“愤怒报复型”和“愤怒兴奋型”之间的特殊且少有的类型。这种类型的罪犯将作案看成表达自己愤怒和敌意的一种方式,通过观看被害人的痛苦和恐惧来进一步贬低和羞辱被害人、通过拍照或摄像记录被害人的痛苦和恐惧来获得快乐和性兴奋。罪犯挑选的被害人通常有着相同的特征,比如此案中被害人的年龄,她们之所以被罪犯盯上,是因为她们看上去像使他产生愤怒仇恨心理的那个人。此案的受害者都是9至13岁的小学女生,这说明他对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女孩群体有着强烈的愤怒和仇恨,并以猥亵性侵行为来释放这种愤怒,因此不难判断,罪犯对小学女生的仇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罪犯的小学时代。可是仅凭这一点是无法锁定嫌疑人的。

一连八起猥亵女童案给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时间,H市有幼女的家庭人心惶惶,而警方迟迟抓不到罪犯更是激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愤慨。

就在刑警大队队长陈绍辉和重案一组组长骆松为此焦头烂额的时候,警方终于获得了一条重要线索。6月下旬的某一天晚上8点多钟,两名下晚自习的高中男生路过一处僻静的树林,听到树林内传来小女孩的呼救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循声钻进林子,不久便隐约看见一名打着手电的男子正压在一个小女孩身上欲行不轨。此时小女孩的嘴巴好像已经被塞住,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哀鸣。也许是出于本能的正义感,两名高中生欲冲上前制止,急促的脚步声惊动了施暴男子,他迅速起身逃离,很快就消失于黑暗的树林深处。两名男生报警后在原地保护小女孩直到警方到来。警方根据小女孩被捆绑塞嘴这一特点判断罪犯就是之前连续作案的变态色魔,当然,也不排除是有人模仿犯罪。

值得庆幸的不仅是这名小女孩的成功获救,当时其中一名男生还用手机拍下了施暴男子,虽然只拍到了一个运动中的模糊背影,却也算清楚地记录了罪犯的身高和体形及衣裤的款式,这对于因严重缺乏线索而一筹莫展的警方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对是否公开照片征寻线索这个问题上,骆松和陈绍辉的意见一致,都觉得暂时不要公布为好,先循着衣服裤子的款式这一线索暗中查起,他们担心过早公布手中的底牌会惊动罪犯,让其有所防备,不利于进一步搜集线索。

然而事件却是朝着警方预想的反方向进行着,且势如潮水,无法控制。持有照片的高中生将那张照片卖给了一家媒体的某个记者,而该记者开出的条件不过是网游“魔兽世界”中的一件极品装备。震惊全社会的变态色魔的身影照片一经流出,互联网便立刻发挥了它超强的传播力,各大小网站争相转载之后,成千上万的网民也自发加入到转发大军中。令警方措手不及的是,舆论一边倒地针对警方的不作为进行着铺天盖地的谴责,在所谓的“公知”“大V”的引导下,微博及各大论坛上更是骂声一片。他们的逻辑很简单:既然有了线索,你们警方就应该立刻抓到罪犯,否则就是你们无能。

网上声讨警方的浪潮打乱了刚刚做好的侦查部署,骆松对此深感担忧,他担心社会大众的关注度过高会使凶手再度销声匿迹,使侦查陷入被动。然而,罪犯却好像在不知远近的暗处听到了骆松的心声,如叛逆的顽童一般不按常理出牌,变得更加猖狂起来。这名隐藏在暗处的心理变态者作案的频率开始升高,他不断挑战和刷新着社会大众的心理承受底线,在7月中旬连续四天中犯下了四起猥亵女童案。骆松心中明白,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全民的高度关注,触碰到了这个变态色魔内心的某个兴奋点,他一定在为自己成为社会焦点而扬扬得意、陶醉不已,所以才会如此密集地连续犯罪。骆松在微博上发出一帖,指出对于此案的心理变态型罪犯,大量的报道只会助长他的嚣张气焰,恳请网民们冷静,不要助纣为虐。微博发出的几分钟之内,骆松就收到了海量的谩骂评论,微博网友一边倒的围攻迫使他很快又删除了这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