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第2/3页)

入座后,王溱道:“这亭子的出处,小师弟已然说出来了。那其他几处呢?”

两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唐慎闭上眼回忆了一下,就说出了其他几个院落亭台的名字出处。“霰雪门,可是出自‘不见日月旋,但见霰雪俱’?香寒堂,应当是出自‘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

唐慎一字一句地说着,所谓花前月下,美酒与人。清风一吹,王大人还未饮酒,竟有些醉了。

等到唐慎说完后,王溱道:“几乎对了大半。”

唐慎疑惑道:“我有说错什么?”

王溱:“未曾说错,只是最重要的那个,小师弟可是没说。”

唐慎想了许久,犹豫半天,终于想起自己没说的是什么。可他思索一番,道:“流淇小院,流淇二字出自哪儿,并不难,但是……师兄怎么会用‘流淇’来为这个宅院命名?”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出自《诗经·邶风·泉水》。

这首诗本身没太大问题,是首哀思深情的好诗。可问题是,这诗写的是一个卫国女子远嫁他乡,思念家乡的诗!王子丰远嫁他乡?王子丰似卫女一般闺怨切切?

唐慎打了个寒颤。

……这都什么玩意儿!

王溱露出失意的神色,他似乎想说什么,可说不出口,于是长长叹了声气。

唐慎见状,一下子明白“流淇”这两个字背后定然有故事,他关切地问道:“师兄怎么了?”

“流淇二字,并非我所取。”

“啊?”

“你猜得并没有错,我怎么会用‘流淇’二字给这座宅子命名,这是出自先生的手笔。”王溱悠然叹息,道:“十数年前,先生得知我建了一座院子,兴起来看,并主动为我命名。那时他揶揄我道,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子丰你身处异乡,因思念故土才建了这座宅院。思念之情,情真意切,就叫它流淇吧!”

王溱看向唐慎:“长者赐,不敢辞,我如何敢推辞?”

唐慎心道:你要真不想要,傅先生还能怎么你不成?

但王溱这番怅然若失的模样却是百年难得一见,唐慎舍不得移开视线,被美色所迷,一直盯着看,于是含含糊糊地点了点头。

王溱指向池塘中一块硕大的太湖石:“所以前几个月我寻得一块上好的窟窿石,一点也不敢透露半丝风声,只怕被先生瞧见。这石头至今都未曾命名,小师弟为它命名可好?”

唐慎回过神:“我?”

王溱笑了,他这一笑满心愉悦,整个人都悦朗了起来。

他温柔地问道:“可吃饱了?”

唐慎一怔,抬头看他。良久,他道:“吃好了。”

王溱拉起他的手,领着唐慎走过九曲十八弯的回廊,走在这碧波荡漾的池水之上,绕开那块窟窿石,来到池塘边的一座屋子里。这屋子一半架在水上,撑开窗户,便能见到一池水色,连天而碧。

窗户旁是一张长长的书案,上头摆着琳琅满目的笔墨纸砚。

王溱牵着唐慎的手,来到桌子旁。他细心地铺好宣纸,又研起墨。

“小师弟,为它命名?”

唐慎望了他一会儿,又转首透过窗户,看向那块嶙峋的太湖石。

许久后,他提笔写下两个字。

温玉。

字是王子丰亲手教的,虽说走出了自己的风骨,但深处却无一不是王子丰的味道。

王溱看着这两个字,心头大震,他研墨的手停住了,抬头问道:“温玉二字,出自何处?”

唐慎望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王溱大步上前,一下子拥住了他。他将唐慎拥在怀里,声音低柔,仿若春夜里拂过群草的晚风:“可是一下衙就来了这里,竟然还穿着官袍。”

唐慎:“师兄送了一枝芍药于我,想来有话要与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