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第2/4页)

开平二十七年,盛京会试第三名,姚僐姚问机。

第二名,唐慎唐景则。

第一名,王霄王岱岳。

忽然被人一把按住,唐慎懵懵地转过头,只见梅胜泽欣喜地看着自己:“景则,你得了第二!”

姚三也激动坏了:“小东家,您是第二名!”

唐慎愣了下,故意道:“我叫唐慎?”

众人哈哈一笑,周围的国子监同窗们也纷纷祝贺。

梅胜泽:“瞧你这模样,可把你得意坏了。”

唐慎嘿嘿一笑,难掩激动:“知我者,胜泽兄也!诸位同窗,千里楼,今日中午,我唐慎全请了!”

“可不得去捧景则兄的场子!”

“我定然前往!”

会试中第在唐慎的意料之中,可会试拿了第二,这出乎唐慎意料。他美了一天后,仔细想了想,得出结论:“我本身天纵奇才,又有穿越金手指过目不忘加成,嗯,这占了八成原因。除此以外,我第一篇文章写得应当算是不错,可第二篇委实一般,只能说文字扎实。能得第二,一定是靠第三篇‘吾日三省吾身’。朱熹先生助我啊!”

竟然猜得八|九不离十。

唐慎得了好成绩,立刻便去向傅渭、王溱报喜。然而这次他并没能见到王溱,王溱离京去办事,几日都没回来。等到再见王溱,却是唐慎想不到的情况。

每次会试都是在二月进行,三月放榜,四月初就要殿试。

国子监人才辈出,每次会试放榜至少有六分之一的进士出自国子监。每到这时候,国子监林祭酒便会邀请朝中大臣,请他们来国子监授课,被称为“官课”。这日唐慎听讲习说,明日来国子监授讲官课的竟然是户部尚书王子丰,他错愕不已。

梅胜泽也道:“景则,竟是你师兄!你怕是早就知晓了吧。”

唐慎无辜极了:“我连我师兄何时回的京城都不知道!”

第二日,林祭酒带考生们来到率性堂。未时一刻,身穿正红色官袍的王溱从讲堂的正门进来。他虽说穿着官服,却没戴官帽。他站在讲堂前方,清润平和的目光在台下学子身上扫了一番,应当看见了唐慎,可并没有刻意看他。

国子监的学生中,有一半出身官宦世家,对王溱有些了解。还有一半是正儿八经的寒门子弟,从没见过这种朝廷权臣。见到王溱如此年轻,以刘放为代表的寒门子弟吃了一惊,本来端着的表情各有变化。

然而国子监的学生们还是沉住了气。

王溱开口:“我名王溱,字子丰。今日来国子监开官课,是为师生之谊,并无宦场高低。”

学生们齐声道:“听王先生言。”

王溱正式开始授课。

林祭酒这次特意请王溱授课,讲授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政务时事。当然,王溱不可能将朝中大事透露出去,可他举手投足、谈笑风生间,便轻易说了几样先帝时期的往事。聪慧的学生一点就通,对官场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未来的殿试也有了一些准备。

四月初的殿试,不考八股制艺,只考时政策问!

官课结束,学生们还沉浸在刚才的讲课中。

王溱声音清朗:“可还有困惑之处。”

几个学生犹豫片刻,提出自己的疑惑。王溱一一解答。

官课结束,王溱至始至终没有多看唐慎一眼,唐慎都开始怀疑自家师兄这次莫非真的只是来讲授官课?

“王子丰是个这么好心的人?”唐慎总觉得王子丰和好心这个词完全没有联系。

等他走出率性堂,一位讲习在外头等他,道:“景则,王大人在崇志堂等着你了!”

唐慎一头雾水地来到崇志堂,他轻轻敲门,王溱道:“进。”

唐慎进了屋,只见王溱站在崇志堂西墙的一张老翁骑牛图旁,仰首望着。唐慎进来后,他转身看向唐慎,目光在他的脸上停顿了一瞬,接着往下落,落在他唐慎的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