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4/4页)

再看假山嶙峋,百花争艳,池塘边的柳树无意争春,独自对着池水,摇影自怜。

唐慎看了会儿,忽然一道清越的声音从他身后响起:“烟笼寒水月笼沙?”

唐慎一愣,转过身,只见王溱从柳树下走了过来。碧绿的柳芽拂过他的肩头,又顺着锦白的长袍落下。唐慎定了神,道:“师兄从哪儿知道这句话?”他随即想到,“我忘了,师兄出身琅琊王氏,是金陵人。”

王溱摊开手,这时唐慎才发现,他的掌心偷偷藏了一捧鱼食。

唐慎愣愣地看他,王溱微笑道:“喂鱼么?”

唐慎只好接过鱼食,和王溱一起撒进池子里。

鱼食落入池塘,荡起一圈圈涟漪,锦鲤们争相夺食。唐慎忽然知道这些锦鲤是被谁喂得这么肥的了。

王溱一边扔鱼食,一边道:“这诗的下句是什么。”

唐慎顿了顿,道:“夜泊秦淮近酒家。”

“然后呢?”

唐慎:“……”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指名道姓的亡国之诗!

唐慎:“……然后没了。我是在一本书上看到的,那书找不着了,后半句也不记得了。”

王溱:“可惜了。”

喂完了鱼,唐慎将自己写好的一篇制艺和一首试帖诗拿了出来。王溱竟然没惊讶他提前写了文章,他拿起唐慎写的文章和诗看了起来。看完后,他道:“不错。”接着,便把这两张纸放到一旁,“小师弟可曾想过,四个月后,盛京的乡试主考官是谁?”

唐慎震惊地瞪大眼,不敢置信地看向王溱。

卧槽,还带这样的?

这还没考试,王子丰居然打算给他开后门,开到这种地步了?!

“不会是师兄您吧!”

王溱骤然失笑。唐慎这几年营养好,个头窜得快,但始终比王溱矮了一个头。王溱低头望着唐慎惊恐的模样,忽然觉得有些好笑,又有点有趣。他这小师弟,哪怕平时再聪慧机敏,面对他和先生时,还是藏不住心思。

终究只是个十五岁的俊俏小儿郎。

王溱将手里的鱼食全部倒进池中,他认真地思索半晌,眉头蹙了蹙,好像十分为难。良久,他长叹一声,认真道:“虽说我不是翰林院学士,但如果小师弟你真这么想,我倒也试着争取争取,当一回今年的秋闱主考官。只是小师弟,你与我是同门,不如先让先生将你逐出师门,免得我当了主考官,你避嫌不能进考。这般倒也不是不行,以小师弟写得这首馆阁体,我定会睁大眼,努力将你从那一万份考卷中找出来,可好?”

王溱清雅地笑着,唐慎却:“……”

王子丰其人,着实不可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