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第3/5页)

鸣瑟想了一想,说道:“我常常听人说,户部尚书很厉害,你要是有了这样一个爹,唉……”

阑珊听他突然叹了声,不明白何意。

鸣瑟咳嗽了声道:“没什么,我的意思是这很好,以后你也不是无依无靠的了。”

阑珊才笑了。今日她同杨时毅李尚书说了许久,有些乏了,吃了晚饭后就睡下了。

鸣瑟给她把被子往底下掖了掖,回身走到桌边上,想到李尚书认义女的事情,——倘若舒阑珊的亲爹是户部尚书,或者计成春并没撇下她亡逝,又何至于命运乖蹇到这种地步?对那些世俗的人而言,当荣王妃又有何不成!

阑珊又在别院住了两日,晏成书那边得到了消息,杨时毅派人将老头子送了过来。

两人相见,自然更有一番别后的话,于是便同阑珊一块儿在别院住脚,杨时毅这别院藏书不少,除了经史子集之类,更多的也是有关于工部的书籍,尤其是几本罕见的前朝宫廷藏书,甚至连紫禁城构造之初的也有。

阑珊翻看的津津有味,大为有益。

闲着无事的时候就跟晏成书闲步或者喝茶,老少说些天南海北的奇事等等,日子过的倒也悠闲自在,

这日,正又飘了几点雪花,两人就在听雪斋的堂内,对着小火炉闲聊,阑珊因新看了有关于内苑构造的书,便道:“我进宫那几次,见着奉天殿,谨身殿,自然也是峥嵘雄峻,皇家气象,可又曾听父亲说其实这两殿并不如从前,一直无法想象,近来我翻看了些古籍,有前人的诗赋说奉天殿‘凌霄填极’,想来十分之高大,又说谨身殿悬鱼拒雀,下垂上腾,仔细琢磨,也不像是现在这样,倒该有些宋元之时的气质……这却跟我所见的两殿很太一样啊。还有华盖殿,明明该是圆顶,却用了四角攒尖顶。”

晏成书点头笑道:“你看的很仔细,这是当然,原先那三殿遭了灾劫后,之前的图纸无处可寻,建造的工匠自然也再找不到,只能中规中距而已,何况又有些材料所限,以及工期等等……盛况哪里还能如前?”

阑珊感慨道:“可惜是在父亲跟老师入工部之前就建成的,不然……应该会别有一番气象,”

晏成书笑道:“不可说这样的大话。就算如你父亲,也未必就敢说能够超越前人。”

阑珊道:“哪里就是大话,也不敢说超越,只是各有千秋罢了。”

晏成书在她额头上轻轻地点了点,半笑半是宠溺道:“这还不是大话呢,你看书也是认真,只是切记别太劳神了。”

正说到这里,外头李墉亲自走来,向着阑珊低语了几句。

阑珊吃了一惊,转头看了他片刻,又看向晏成书。

晏成书会意,便说道:“你若有事只管去吧。我也该歇息会儿了。”说着,起身扶着洛雨,自己出门回房去了。

阑珊这才问李墉:“真的是太子妃吗?”

李墉说道:“没有错,这会儿应该快到了。”

阑珊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往外走到门口处,就见前方院门口有几个人走了进来,中间簇拥的那个人,赫然正是郑适汝!

四目相对,阑珊抬手扶住了门扇,李墉已经会意地退了出去。那边郑适汝也看着她,给宫女扶着上了台阶,走到厅内。

其他的宫女太监就只等在外头,阑珊跟着她往里走了几步:“宜尔……”

郑适汝回头看向她,竟一声不响,举手向着她脸上打了过来!

阑珊吓得闭上眼睛,却感觉她的手轻飘飘地掠过自己脸上。

不像是打了一巴掌,反而像是轻轻抚过一样。

阑珊这才睁开眼睛,却见郑适汝瞪着自己,双眼里也有泪光闪烁。

阑珊却知道郑适汝为何发脾气。

当初她选择离京,并没有跟郑适汝知会过,因为知道她绝对不许的,只是留了一封书信,解释安抚,在她走后,托方秀异转给了郑适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