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谈经验的人,都在自我催眠(第2/2页)

“赶集的天,诊所开门更早些,这样从树下走过。”

“惊觉今日是赶集,赶紧出门买菜,都快散场了。买了点小芹菜和白花藕,藕是最后剩的几节,不太好看,摊主看出我的迟疑,拿刀去了皮给我看,说妹妹你看嘛,好得很。卖树苗菜苗的摊子上有卖杉树苗和水仙球的,我要了三个花球。闻得水仙消息,真是要年底了。”

“雨天的早晨,还是像天黑了一样。赶集,顺便吃点稀饭和小笼包。”

……

故乡是逢三六九赶集,按照农历日子算的。周边的一些镇子会错开,或一四七,或二五八,摆摊做生意的人活动于几个镇子之间。

赶集是有定数的,然而街上人平日里总要买东西,不能每次都那么巧逢集买完,衣裳鞋袜、油盐酱醋之类的还好办,有固定的店铺,但遇到青菜一下子吃完了,就得立马出门买,所以镇子的十字路口就有几个固定的菜摊子应运而生。我刚回乡的时候,并不怎么知道物价,有一天,到家已经很晚了,屋里又什么菜都没有,只能去十字路口看看,有两个阿姨守着菜摊子,摊子上有一袋菌子,金黄色的小菌子,不知道是什么品种。阿姨和我说要八块钱一斤,对比城里的物价我并不觉得很贵,买完后也挺开心,口感还不错,但过几天再去买菜的时候,才知道那天买贵了好几倍。这并不是很大一件事,但当时我知道真相后心里多少有些难过,从此也再没去那个摊子买菜了。她隔壁的那个嬢嬢人就很好,时常会摆点干豇豆、干白菜、酸菜、盐菜等,价格也不贵,我去了几次后,她知道我爱吃这些,还会专门给我留着。

这些都是永远不再相逢的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