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相互交叉的线(第4/4页)

①普罗提诺(约二○四—二七○),是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新柏拉图主义的重要代表。他改造了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了“流溢说”,认为万物的源泉是“太一”。由“太一”首先“流溢”出“理性”,再从“理性”“流溢”出灵魂,然后由灵魂“流溢”出物质世界。人生的目的就是通过直觉同“太一”重新合而为一。他的学说对中世纪教父哲学影响极大。

②大卫·布鲁斯特(一七八一—一八六八),苏格兰物理学家,以光学和偏振光方面的实验而闻名,一八一一年提出了有关偏振光的布鲁斯特定律。一八一五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一八一六年发明万花筒,一八五九年任爱丁堡大学校长。

③阿塔纳西乌斯·基歇尔(一六○一—一六八○),出生于德国,是个博学多才的耶稣会士。他的大量活动在传播知识方面占有重要位置。虽然人们有时错误地把若干发明与发现(如魔灯)归功于他,但实际上他未做出任何重要的独特贡献。他著述颇丰,留下四十四本书和二千多篇手稿、信件。另外,他还收集了一批最早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创造发明,珍藏在罗马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基歇尔博物馆内。这些遗产后来分给了一批学校。

④波尔塔(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意大利自然哲学家、第一个认识光线热效应的科学家,主要著作是《自然魔法》(1558年,共四卷;1589年,第二版共二十卷)。在这部著作中他把魔法视为控制自然现象的一种技巧,还论及鬼神学、磁学和暗箱(照相机的原型)。因此,他也是首先使用透镜的先驱者之一。他的著作都是用拉丁语写成的。

⑤这里指法罗斯岛灯塔。法罗斯岛灯塔是世界奇观之一,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建筑,位于亚历山大港附近,约公元前二八○年建造。据说塔高一百三十五米,分三段,每段略有收分,底段方形,中段八角形,顶端圆柱形,有盘旋坡道达顶部,其上夜间燃火。十二世纪时塔身尚存。一四七七年马木路克苏丹在其废墟上建了一座堡垒。

⑥波菲利奥(约二三三—三○五),古罗马时期出生于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的门徒。他曾将普罗提诺的著作编纂成《九章集》,并著有亚里士多德《范畴篇》的《导论》,对西欧中世纪形式逻辑的研究影响颇大。

⑦诺瓦利斯(一七七二—一八○一),德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原名弗利德利希·冯·哈登堡,主要作品有《夜颂》、《宗教歌》、《花粉》、《基督教或欧罗巴》、《亨利·封·奥弗特丁根》等。

⑧伊希斯是古埃及主要女神之一,众王之母。她单独或怀抱婴儿坐在宝座上或跪在棺前。主司众生之事,也是丧仪中的主神,能治病,有起死回生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