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4/5页)

顿了顿,段师傅又把学徒工的待遇解释了一下——

“咱们作坊虽说是王妃的嫁妆,可如今也归入官办了,一应待遇便比照着官办的来,你这样刚进来的,算是三级学徒,第一年每个月有三十斤粗麦面,十斤肉,两罐子烤肉酱,外加每半年发两身新衣裳,其他都是没有的。等到满三年转成作坊正式工了,一应待遇翻三倍,还会有其他诸如油、米、布匹、鲜鱼、酱肉等等补贴,若是在作坊做活满十年的,按照现在的规矩,今后你自己的子女中,允许有一人可以进入作坊做学徒工,跟着大师傅学手艺,若是悟性好,学成大师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南家三人被段师傅这番话说得心头火热,恨不得立刻就让儿子/弟弟来上工,结果段师傅告诉他们,做学徒工是要住在作坊里的,每个月有四天时间可以回家探亲,南竹只得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暂时先和爹爹回家去收拾行李,等明天再来。

南家双喜临门,大儿子过了军营的初试,小儿子更是被王妃亲眼看中招去做了学徒工,说出去不知道惹来多少族人羡慕,又暗搓搓来打听王府官办作坊还要不要学徒工,倒是免费给白春笙的作坊做了一次招工广告。

如此忙碌了十来天,军营里经过政审之后,最终留下了三百多新兵,这些新兵里,只有极少数身体还算结实,其他的虽然看着身手不错,但大多面目枯瘦,有的实际年龄才不到三十,脸上都开始有皱纹了,王鲲风不得不让码头那边开船出了两趟海,抓了许多鲜鱼回来,一天两顿的炖了鱼汤给这些新兵补补,不补的话,他怕这些人都扛不过第一波训练。

相比于军营这边,白春笙那边进行得更加顺利,军营的训练到底还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不过,作坊那边的活计,只要看过两次的,基本上都能做的不错,土著们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但动手能力却极强,有些诸如宰杀猎物、处理食材等活计,一个人能顶两个人,大师傅们倒是高兴得不行,招募来的帮工越能干,他们的产出就越多,白春笙给他们定的规矩是多劳多得,作坊产出越多,利润越丰厚,他们的奖励就越多。

高兴之余,大师傅们对于那些个从土著子女中挑选出来的学徒工倒是有了精心培养的心思,他们自己家孩子,自然是好好请了人念书识字,今后打定主意要借着王妃的关系,送到王爷身边谋个前程的,自己这一身的手艺丢了也是可惜,倒不如趁机选几个品行好的徒弟用心教导,徒弟教好了,也算是半个儿子呢。

这一天,恰逢南阳从军营里休沐回家,南竹也提前和师傅说好了,将自己本月的休沐日调整到这一天,大哥在军营一个月都不曾回家,他心里也惦记着,正好将这个月发的东西领了送回家,也给弟弟妹妹和小侄子吃些好的。

到了现在,南竹才知道,当时师傅跟他说的学徒工的待遇,还是太保守了。

他们可不是一般的学徒工,是正经跟着大师傅们后面打磨手艺,今后要培养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师傅的,每个月除了例行的三十斤粗麦面、十斤肉、两罐子烤肉酱外,师傅还会带着他们参与作坊的采买。

采购这个部门,无论古今都是很有些油水的,他们倒也不算贪墨,只是每个月光是各处送来的样品,分一分就是一笔不少的收入了。段师傅每个月收入非常高,早已瞧不上这些鸡零狗碎的小东西了,便让手底下几个学徒分了分,南竹嘴甜会来事儿,几个师兄都疼他,又怜惜他家里人口多吃不饱,分给他的最多了。南竹之前已经送过一次东西回去了,这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又攒了几十斤杂面、好几条咸鱼、一大包干的海带,外加他们试做的时候剩下的样品酱料,虽然口味不如大师傅做出来的好,但是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也算是难得的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