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8章 膨胀的北崇(第2/3页)

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这样那样的工作机会,优先考虑本地人,有利于自然村的合并,不过同时,发展也带来了弊端,陈太忠就发现:北崇也有乞丐了?

以前北崇也有乞丐,但是很少,非常少,本地人乞讨的话,就是去别家讨口吃食,本村要遍了,去外村,去外乡要,开口就是本地话,别人就知道,这是乡亲遭灾了。

外地人来得很少——北崇这地方的人,比乞丐还穷呢,谁来这里乞讨?

但是北崇发展了,尤其是近期的北崇,搞得相当地红火,夜市比阳州还火爆,这人流量大了,乞丐自然就跟着来了。

以往的时候,陈太忠没注意这个,他要操心的事儿实在太多了,农业险的事情刚刚告一段落,他现在琢磨的是,北崇要不要大规模地输出大棚技术。

这个大棚技术,说起来挺神秘,其实是很扯淡的,就是看师傅肯不肯教,而且搞大棚,利润也就是百分之百多一些,而且非常辛苦。

要不然朝田近郊的农民,都不肯搞大棚,选择去市里打工,本儿小的话,搞大棚真的很亏,而且……相当地累。

北崇在这一方面,也有优势——没错,北崇的劣势很多,但是北崇的优势也很多,这里地方足够大,有钱的话,还是要搞大棚。

教外面人学习,北崇近期内,熟练农民工的收入会大涨,可长久下去,会不会是培养的竞争对手?陈太忠有点拿不准。

他其实是不怕别人追赶的,但是如此“资敌”,似乎也不是很妥当。

所以他有一点犹豫,但是巨中华说,咱北崇四县区是一体的,你跑得快一点,我们跟上就行了——你不看你那儿乞丐都成堆了。

乞丐成堆了吗?我要去看一看,陈太忠赶紧借故挂了电话,心里还在琢磨,其他县区大棚搞好了,销售还是要走北崇的物流中心,似乎……也还划得来?

一边想着,他一边走出房间,迎面正好看到宣传部的一个小伙子,“小李,你的自行车,我借来用一用。”

骑着借来的自行车,陈书记慢悠悠地穿行在北崇的大街小巷,这不注意不知道,一注意吓一跳,不到半个小时,他看到五个乞讨的。

其中一个断了一条腿的,在地上摆碗,两个是端个破碗,边走边要。

还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儿,穿得挺干净,低着头端着一个纸片,大意是她来北崇旅游,结果钱包丢了,身份证啥的都没了,恳请父老乡亲们赞助点路费,好心一定有好报。

这女孩儿周围,有两个北崇中年大叔,有一搭没一搭地调戏小姑娘,这个说我饭店里短个洗碗的,你干一周就攒够钱了,另一个则说,你还回什么家啊,北崇找个男人嫁了算了——你看我行不行?我还是单身呢。。

女孩儿低着头,也不回话,就站在那里。

事实上,有些人已经猜到,这姑娘是在胡说八道,但是总有人觉得——万一是真的呢?

女孩儿利用的,就是人们这种善良的心理,对于可能识破了自己的两个中年大叔,她选择不予理会。

陈太忠对这种乞讨方式,较为讨厌,大家的善良,不该被你这么利用。

最可气的,就是第五例,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人,带着一个黑黢黢、四五岁的小丫头,坐在地上摆碗。

他见状二话不说,一偏腿就下了车,走到那两人面前,沉着脸发问,“这女孩儿跟你什么关系?”

“这是我女儿,”女人见他来势汹汹,从坐姿一下改为跪姿,趴在地上就磕起了头,“大哥你行行好,她一天没吃饭了,行个方便吧。”

“唉,”陈太忠叹口气,摸出手机来,才要拨电话,猛地看到旁边走来两个协防员,于是抬一下手,“你俩过来。”

这两位正兴冲冲地谈论奥运金牌榜呢,听到有人招呼,抬眼一看,马上跑了过来,“陈书记有什么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