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6章 细说纠葛(第2/3页)

“人家的地,当时是划拨的,就是让咱搞办事处的,其他地市都没这待遇,实在是阳州离朝田太远,信息太落后,管理不方便,又穷得买不起地,”李强没好气地看着他,“别的地市在朝田搞办事处,都得自己买地,咱这是落后有落后的好处……”

“你问凭什么收回去,我还想问凭什么……咱有了新办事处了,人家为啥不能收回去?”

这个话倒也是,陈太忠听得暗暗颔首,朝田市能把地划出来,就能把地收回去——事实上,就算是阳州自己买的地,只要朝田市真正有需要,通过协商,也能低价把地划走,哪怕朝田划不走,省政府出面,又有几个敢硬架的?

当然,若不是有刚性需求,阳州决定赖着不走,朝田人也不能怎么样,所以年轻的区长有点好奇,“咱留上点人不搬,他还要硬撵不成?”

“你不清楚这里面的事情,”李强苦笑着摇摇头,“你说的那块地,跟朝田市政府……还有省政府,恩怨大了去啦,那是原来72军的军部……”

原来那块地方这么大,是真有点原因的,曾经是一个军的军部不说,里面还驻扎了若干个工兵营和高炮营,以及相当数量的警卫部队,还有干部家属什么的。

要说当时军部所占的地方,还不止六百亩地,差不多有一千一百多亩,但是后来,经历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历次裁军,人基本上走得就不剩什么了,直到最后,这个军连建制也取消了。

由于这块地方,在朝田市的核心区域,市里想发展,就不能对这块地方视而不见,于是市政府就经常跟部队要地。

尤其是72军被裁撤得差不多的时候,朝田市曾经直接拿走三百亩地,规划公路又占去了几十亩,所以大致缩水成现在这个样子。

但是朝田市有些事情,做得很不漂亮,比如说这个裁军裁下来的人员,有部队上帮着安置的,也有拿了钱自谋出路的,可还有一些中层干部,是该当地政府帮忙安置的。

这一点,朝田市就做差了,他们认为,这个集团军被裁得太狠了,也听说是要取消编制了,于是就说,这么多干部猛地下来,我们实在安排不了这么多人。

部队上的人登时就火了,我这国防用地,左一块右一块地划给你,支援地方建设,我们说什么了吗?操的,你们倒好,安置两个人都唧唧歪歪的。

当兵的大多都是直肠子,这块地后来归了省军区,留守人员就说了,咱们这个军马上都要没了,我们就是一个要求——这块地不能给了朝田。

一个集团军,影响力并不仅仅限于一个集团军,这个军里走出去的人物多了,老领导也有,尤其是涉及到了军队干部转业的问题,传出去之后,其他军人也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所以省军区的人,就很干脆地抻着朝田,你再说什么用地紧张,这块地也是国防用地。

尤其是有条四车道的公路,市政府规划是要穿过这里的,省军区不答应,死活就是不让开,两边的路都修好了,到了这里,就成了两个丁字路口。

到最后路还是通了,不过据说是朝田市政府出了钱,而且当年还安置了好些军转地的干部,否则这条路现在也通不了。

就是这块地,都有人往中、央军、委反应过,人家就是当不知道了,朝田盯这块地,盯得非常死——想一想也知道,闹市区六百多亩的土地,这影响多少规划?又能产生多少财富?

不过省军区的领导,也不是愣头青,现在这块地上,邮局小学什么的应有尽有,银行也有,还有几个公家单位,也在边缘地带起了宿舍,但是这个土地性质,从来没有变。

李强在朝田工作了不止一年两年,对这块地是非常地熟悉,所以他向陈太忠指出,这块地真不是那么好拿的,“就算你拿得到,朝田绝对卡着土地证不放……你怎么搞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