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6章 疗养院?(第2/3页)

不过这一大早,去看泥石流遭灾的村子——好不好呢?欧省长的计划,是先看退耕还林,回来的路上看苎麻厂,下午再去看移动大棚的。

于是他看一眼陈太忠,笑着发话,“郭司长肯定觉得无聊。”

这就是存在个考察次序的问题了,昨天先去看了娃娃鱼,后来是卷烟和大棚,这跟动物保护司没什么关系,不过大棚种植要用到林木,多少跟国家林业局搭界。

动物保护司其实就可以走人了,但是既然来了,就顺便看一眼退耕还林的状况——国家林业局内部要分这个司那个司,对外还是要保持一致的。

可今天先去小贾村,就又有点晾人了,欧省长可以不在意部委一个司长,但也没必要往死里得罪不是?

“去三轮镇,可以先走西王庄,西王庄有退耕还林,”陈太忠的建议张口就来,没办法,他对北崇太熟悉了,“其实小贾村,国家林业局也可以看一看——没有水土保持,这个自然灾害的影响……真的很可怕。”

“是非对错,都在你嘴里了,”欧省长笑着指一指他,站起身来,“对了……这移动鸡舍,有什么说法吗?”

七点五十的时候,培训中心的人赶来了,隋彪也跟着来了,陈太忠看一眼隋书记,又看一看初厅长,非常遗憾的是……他看不出来两者达成了什么共识。

倒是欧阳贵听说,移动鸡舍不但能肥了泥石流的生土,还能解决倒笼气的问题,心里就多了一点期待——他是分管农林水的副省长,倒笼气的说法也有耳闻。

其实这是多喂药就能解决的问题,然而,是个人就知道,能把药喂得少一点,对养殖业是有好处的,这不光涉及到饲养成本,也涉及到生态影响。

就像王苏华跟陈太忠说地力一样,有三分奈何的话,谁愿意无穷地压榨地力?种烟叶还要种两三年就换作物呢,但眼下的情况是,地就是那地,不上化肥就长不出粮食,化肥上得多了,土地就要板结,目前这是无解的。

中国终究不是美国,耕地有限不能休耕,一块长粮食的地,你休耕两年试一试?会板结到一塌糊涂,第三年想长出粮食来,那要费老鼻子劲儿了。

所以当时王苏华当时就说了,退耕还林二十年,你这个地力差不多能养过来——这是养二十年,还仅仅是可能,并且要加上树叶肥地这些因素。

但是真不考虑这些的话,化肥加上去,该种什么种什么,照样有收获,所有人都知道,这地力都空了,可大家总还要吃饭的。

养殖业也同样如此,大家都知道,不该给动物喂药,可该喂也就得喂,撑到哪一天算哪一天,眼下听说有可以减少喂药的养殖方法,欧阳贵也是有一点点心动。

当然,这心动也仅仅只有一点点,动物喂药不喂药,该养还得养,成本也差不了太多——无非是一个有绿色养殖概念,一个没有,出口的时候可能用得到,供给老百姓的话,没那么多说法。

但是这个概念,非常考校干部的社会责任感,抱着“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想法的干部,不会在意这个细小差别,只有那些真正有责任感的人,才会觉得这个点子值得重视。

郭司长挺有意思,不管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表面上他表示,退耕还林要看,泥石流也要看,两者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至于说那个移动鸡舍,听起来挺有创意,我们也可以拓展一下眼光。

要说看这个退耕还林,真是没什么意思,无非是那一点小苗,旁边倒是有人抱着文件数据,上面写着地点和亩数,但是谁会在意那些?

欧省长也是象征性地翻一下,就不再关心了——抱着这个琢磨的,那是挑毛病来的。

不过小贾村的景象,还是狠狠地震撼了一下欧阳贵,他一直觉得,遇到泥石流灾害,那确实挺不幸的,但是七百多人的村子,只死了两个人——泥石流不会很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