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3章 技术因素(第2/3页)

能理解,野田课长表示明白,然后他又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包销,产品的销售由日方来决定,中方有建议权,但是决定权在三松公司。

这个要求,听起来只是确权,控股了当然可以掌握销售,但事实上并不尽然。

像在北崇的计划中,生产出的苎麻纤维,除了要用来织布,也要供给当地的老百姓,手工生产一些苎麻特色产品——这本身也是一种需求,不给老百姓供应的话,土脱胶厂容易死灰复燃,而发展苎麻特色手工产品,原本就是计委打算推广的一个项目。

就算生产出苎麻布,对中方来说,也有些刚性需求的销售,但是这个时候,要经过控股的日方允许,太容易出现问题。

“这个可能性不大,”徐瑞麟摇头,一旦被三松把握了销售渠道,那整个企业都要被人牵着鼻子走了,产品的销售权、销售方向等,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上,那是自废武功。

嗯,老徐不愧是我看好的,陈太忠坐在角落的沙发上,暗暗点头,若是说第一个条件还可以商榷的话,第二个条件他是坚决反对的。

企业掌握不了销售渠道,只能是做初级加工者,被动地跟着甲方的脚步走,始终在中下游徘徊,赚一点辛苦费,与高额利润无关。

打个比方说,施淑华跟陈太忠的关系算不错了,但是斯嘉丽跟北崇的合作,陈区长都没有放太多的心思,他还想打出北崇的自有品牌呢,也就是施总投资得早,能帮北崇尽快发展,他才接受北崇成为斯嘉丽单纯的供货商,任由对方赚取高额利润。

所以日方想垄断产品的销售,他是要坚决反对的,北崇的苎麻,卖布料只是第一步,等布料畅销了,可以做服装,也可以做品牌——一旦答应日本人,后面这些想法就都没有了。

“这是我们坚持的,希望贵方慎重考虑一下,”野田次郎轻声回答,语气却是不容辩驳的那一种,“我们打算将这种纺织品推向国内,当然……也许不是全部。”

推向日本国内?徐瑞麟抿一抿嘴唇,心里有点犯难,能出口创汇,总是好的吧?犹豫一下他才发问,“价格方面呢?”

“价格当然会高一些,但也不会很高,如果数量能上去的话,利润还是可观的,”小野次郎并不掩饰他们的营销定位,“初级加工的农业产品,就应该是这样的定价,不是吗?”

“初级加工?”徐瑞麟有点不喜欢听这四个字,因为身处北崇这个小地方,他对外企了解得不是很多,对日企的了解相对多一点,有不少也是捕风捉影的传言。

所以他对初级加工四个字分外敏感,想起传说中成片被砍倒的树林,做成一次性筷子运到日本,赚不了几个钱,而日本的森林却保护得很好,每每想到这些,他总有点淡淡的愤怒。

他抬手揉一揉额头,皱着眉头发话,“我并不认为这是简单的初级加工,比如说脱胶厂,含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且我们对污染处理得很好。”

他的话说完,旁边有三松公司的技术人员举手,在获得允许后,此人开始发言,“你们的化学脱胶方式,其实是非常落后的,我们更多地是采用生物脱胶,鉴于贵方已经采取了化学脱胶的方案,我们只能采纳,当然,这并不排除……将来我们可能改进脱胶方式。”

生物脱胶,徐瑞麟听到这里,无奈地扬一扬眉毛,他既然抓了苎麻这一块,自然知道微生物脱胶方法,鉴于脱胶厂的严重污染,国内也在积极研究这一技术。

但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一项技术,就算是实验室生产,也不是特别完善,就别说规模生产了——苎麻厂下一步要建的实验室,这也是实验内容的一项。

徐区长觉得有点头疼,随便扫一眼,猛地发现陈区长笑眯眯地举手,于是笑着一伸手,“请陈区长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