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8章 见面会(下)(第2/3页)

这些讲完,他又讲考核标准,洋洋洒洒地说了一个半小时,才结束了讲话,“……三年过后,你要是觉得进体制还不如干企业,那我们也只能叹口气,发下去的基本工资白投资了。”

“哈,”霍部长最后的玩笑话,惹得现场一片笑声。

接下来就是领导和学生的互动,大家纷纷举手提问,问题也是五花八门,问什么的都有,不过好在这么多人,一个问题解答了,也就省下相同的了。

很多人纠缠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不能给往届生一个机会,事实上今天过半数的人,都是往届生——在社会上闯荡了一两年,理想和现实碰撞之后,才明白进体制是最好的选择。

有些人更是说,我们不要求进体制,也愿意回家乡发展,但就是没钱,北崇的创业扶持贷款,为什么我们不能争取?

这个问题,北崇有官方回答,但是解释再多,依旧有人钻牛角尖,到最后还是隋彪笑眯眯地回答,“既然制定了制度,就要保证公平,你们要是真的想为建设家乡出力,可以去考研究生……研究生读完了,可不就又是应届的了?”

问了一阵之后,有个孤身一人的家长举手发问,“政策我们了解得差不多了,确实是好事,但是我想问一句,怎么保障推行?你们连彩页介绍都没有,感觉这个承诺比较空。”

陈太忠和隋彪交换一个眼神,隋书记扬一下下巴,你来说吧。

陈区长出声回答,“这个彩页没有办法印,这个涉及到干部体制的改革,是非常敏感的,只能做不能说,会场外的简介,你们想拍可以拍下来,但是我们不会向社会散发书面材料,其实我们这么小心谨慎……本身就是一种承诺。”

“哦,”大家一听,心里就又多了几分好奇,不过这个年轻的区长说得也有道理,现在的体制是如此地难进,有个途径,谁敢随便嚷嚷?

接下来还有一些别的问题,比如说创业设计的创意,存在被盗用的可能——现在的见面会,并不是见了面就能签聘用合同,还要学生针对北崇的现状,做出创业的方案设计。

能在北崇因地制宜,合情合理发展的设计,才能得到认可,这就像是招聘的公司要进行考试一样,答案及格才能过关,所以有人担心,学生交上去的创业设计会被抄袭。

反正接下来,就是一些细碎的内容,没有人注意到,今天来的人中,居然有人既不是学生也不是学生家长——北崇人举办类似活动的经验,还是少了一点。

见面会是中午十二点结束,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拖到了十二点半才散场,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男子走出会场之后,摸出手机打电话,“王社长,会议结束了,非常感谢你的通知。”

“怎么样,有料吗?”王社长在电话那边笑着发问。

“不虚此行,”中年男子笑着回答,“他们准备得很充分,考虑得也算周全,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写一篇详尽的内参。”

“现在写,是不是有点为时过早?”王社长听得有点迟疑,“还是等一等吧?”

“这一等就得到三年后了,那时候才会有初步结果,”中年男子笑着回答,“他们在摸着石头过河,我可以跟踪旁观报道,也可以报道发现的问题。”

“那由你决定了,别说是我通知的你就行,”王社长笑着挂了电话。

陈太忠等人真不知道,北崇的活动居然被人隐秘地盯上了,大家坐在一起吃饭,林桓还劝他,“吃完饭跟我一起回北崇吧,隋书记在这里盯着就行了。”

下午还是见面会,不过主要就是互动了,上午北崇的党政一把手同时出场,下午就没那个必要了,霍兴旺和陈文选在场就足够。

当然,林主席如此建议,还是担心陈正奎无事生非,毕竟这里是朝田,算是陈正奎半个主场,丫挺的又是阳州的市长,北崇人在这里占不到半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