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创新基金的猫腻(第2/3页)

“你能加一百万?”贾总立刻出离愤怒了。

她可不信什么最高最低的权限,那不过是用来骗人的幌子,别人或者会认为,这是制度,但是贾总最清楚不过了,制度的建立,就是特权阶层为了打破来用的。

她这猜测,其实不无道理,别的不说,邱朝晖的手上,就有百分之百投资的建议权——是的,百分之百,虽然只是建议权。

科委为了这点钱,真的是费了心思和心血的,种种情况都考虑到了:申请扶持的各个公司,那是有好有坏,项目也有好有坏,这一点无须解释。

好的项目,那自然是值得大家去大力支持的,可是一般的项目,也去百分之百地投资,那不是傻的,就是吃了好处了。

章尧东打过招呼的项目,邱朝晖怎么敢去吃回扣?胆子大、敢下注的人有,但不是邱主任。

这个氧化铝的项目,在邱朝晖看来,还是不错的,不过搞技术的人都有一个毛病,不太看得起山寨——这不能带动产业链的进步,也出不了什么大的研究成果。

所以他认为,这个项目可以支持,但是没必要无条件支持,可想而知,由于专利的问题,连个品牌都闯不出来的项目,科委吃撑着了,这么支持你?

百分之六十的投资,是邱主任能做主的上限了,超过百分之六十,那是要科委四个领导占压倒多数的时候,才能通过的。

一千一百万的项目,六百万的投资,那就接近上限了,当然,邱朝晖不会跟贾总解释这么多——你丫要是知道,有百分之百的投资的话,让章尧东施加点压力,我们真承受不起。

当然,有一点必须要解释到,那就是,自打创新基金开创以来,贾总这个项目是第一单,邱主任对项目可行性的分析,没有太多的经验,主观性比较强,这是难免的。

是的,这氧化铝的项目,没准就是今年最好的,但是他没珍惜——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可这并不能说明他就错了,对监管的资金负责,邱朝晖认为,这才是重中之重。

人做事,有时候步子和胆子应该放得大一点,但是有个前提不能忽视,大步走、大胆走的人,得承担得起损失,担当得起责任才行,要不那就是傻大胆,没脑子。

没担当的,或者说只捱过我的责任期就万事大吉的主儿,那都是不负责任的——最起码,一个眼高手低的名声是跑不了的。

邱朝晖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也敢负责人,那么行事之初,谨慎点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贾总不这么认为,她只说邱主任能做主提高投资金额,眼下却是卡在六百万上,死死地不肯松口,这个……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啊?

既然认知上出现这么大的差距,找陈主任来公断,那也很正常了。

陈太忠一听,就有点头大,没错,这个“投资不会达到百分之百,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的建议不是他提的,但是不将其写到暂行条例上,却是他一力主张的。

既然是自己一力主张的,他当然明白这个建议背后的味道,“贾总啊,这个不是我们对你有意见,事实上,你们要是有资金压力,不但成果会出得快一些,同时你们也会注意节省开支嘛,这个你总不能否认吧?”

贾总敢跟邱朝晖张牙舞爪唇枪舌剑,可是见了陈太忠,心里却是有点底虚,“陈主任,我这个项目很不错的,当时你也这么认为啊。”

“我都说了,不插手这件事了,唉,”陈太忠长叹一口气,瞥一眼邱朝晖,“老邱,实在不行,再给她加上五十万?”

“这个不行,”邱朝晖缓缓地摇摇头,他脑子不笨,一听这金额就知道,陈主任是支持自己的——再加五十万,那也他的权限范围之内,但是就算答应,也要讲个方式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