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兰亭集序(第2/3页)

“我已经为你解决这四大家族,你至少少了一大半的阻力,剩下的需要你和皇上一起想办法。”

一步步怎么走,王悦早就铺好了路。

桓温大喜,“多谢老师!”

王悦说道:“我为你扫清障碍,你如今大权在握,有兵权在,强行推行土断不会太难。你需不拘一格,提拔出身寒微却有才能的人。他们一无所有,和士族没有姻亲等等牵连,所以不惧权贵,你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需要找他们当帮手。”

前两年贪婪的士族们企图将山川河流都占为私产,这让王悦越发厌恶士族的贪得无厌,古往今来,连皇族都没有如此奇葩的想法,这些地盘都是天下人分享,谁都可以去,人的贪婪真是无穷无尽。

所以,王悦加速了挖掘士族坟墓的进度,桓温就是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铁锹,他栽培桓温,是为了这把铁锹更顺手,更听话。

桓温现在是指那挖那。

土断无疑会削弱士族的财力和人力。提拔寒门,是将士族霸占的官位强行拔走,让寒门也有机会当上高官。

桓温开始主持土断了。

当然引起了从朝野到民间的轩然大波,基本上南渡的中原人都反对,三十多年都交过税,服徭役,谁会愿意啊!

中原百姓十分怀恋王导,都拿王导的《侨寄法》来反驳桓温,说他数典忘祖。

桓温被骂得紫石棱般的眉毛竖起,刺猬皮般的胡须也张开了,“琅琊王氏都没有明言反对,你们着什么急,难道你们都姓王了?”

士族们快急疯了,王导之子王恬整天喝的烂醉,不问朝政,他们连忙去会稽郡请王羲之回来为王导的《侨寄法》摇旗呐喊。

好容易找到王羲之隐居之所,妻子郗璿说丈夫不在,出门云游去了。

王羲之提前收到风声,早就跑了,他和一群朋友在兰亭开雅集,其中就有陈郡谢氏这一代最出色的才子谢安,谢安等人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王羲之苦于口吃,言语无法表达,雅集过后,照例要将这次集会的诗词汇聚成册,王羲之就乘着酒兴写着行书为这次兰亭集做序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王羲之写完《兰亭集序》,请他去建康声援《侨寄法》的士族们到了,痛述桓温搞土断,企图将江南黄籍和中原白籍混为一谈的事情。

王羲之最烦这些权力斗争,将《兰亭集序》一展,“这就是是……是我的回答。不不不不……不要来找我了。”

于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建康城广为流传,都赞序写的好,字更是好看!行书如流水般倾泻而出,乃这些年写的最好看的行书。

于是书坊里王羲之《兰亭集序》书帖卖的最好。

清河也凑热闹买了字帖,打开念道:“……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清河将字帖放在王悦面前,“王羲之长进了,这几句话用市井的方式表达,就是‘关我屁事’。”

王悦一看,果然如此,不禁莞尔一笑,说道:“‘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这一句写的真好啊,我们现在就是如此,相伴快五十年了,不知老之将至。”

清河和王悦都已不再年轻,鬓微霜,从襁褓里就开始相伴,同甘共苦,一生一世一双人,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王羲之用《兰亭集序》表明了关他屁事,他只想逍遥快活的态度。

在桓温铁腕手段之下,土断从士族开始,从上而下推行,桓温手里有兵权,就有了话语权,历史年轮不会停止,径直碾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