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囊中羞涩(第2/3页)

王悦和清河在据说当年刘备在这里托孤,把幼主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的宫殿游玩,就听路人说王记胡饼店三天内五折赶紧去排队的消息。

两人对视一眼:这才一年,出什么事了?

去了胡饼店拿到暗语写的信,才知道太宁帝病得不轻,要像当年刘备那样预备托孤了。

算了算年纪,太子才五岁,人家刘备当年都十七岁了!

事情紧急,两人买舟南下,日夜兼程,顺风也顺水,由于路途实在遥远,耗时十五天才到建康。

下船之后,来不及修整,两人前往台城。

而司马绍快要不行了,他召集了召太宰、西阳王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壶、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丹杨尹温峤,以及礼部尚书阮孚一共八位辅政大臣进宫。

别人托孤,一般只托付一个人,顶多两个人,太宁帝司马绍为了将来政治稳定,搞平衡,一口气找个八个顾命大臣,而且每个人身份都不一样。

司马羕是皇族。

王导和阮孚都是大晋顶级士族,郗鉴是流民帅出身的大将军,这一年在江北屯兵,把流民变成大晋军人,兵权在握。

卞壶和温峤是太宁帝还是太子时期就忠心耿耿的老臣。

庾亮是大舅子,庾皇后的亲哥哥,太子的舅舅,是外戚。

八个大臣,立场和派系都不同,一个鼎有四个足,稳如泰山。

这是太宁帝精心挑选出来的阵容。

不过,在这之前,太宁帝有一桩心事要完成。

太宁帝把宠妃宋袆叫来了,要宋袆吹笛,八个大臣面面相觑:我们是为了托孤来的,怎么叫个了美人?

宋袆也莫名其妙,不过还是顺从的吹了曲《龟虽寿》,当年送王敦走的时候,就是这首曲子,她熟的很。

一曲终了,七个大臣鸦雀无声,唯有最懂音律的阮孚拍手叫好。

阮孚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叔父阮籍也是七贤之一,清谈领袖,阮家最通音律,阮琴就是阮家的姓氏命名。

阮孚和父亲阮咸一样,都是随意洒脱之人,阮咸认为所谓“雅乐”和“淫乐”都是一样的,抒发情感而已,一视同仁,阮咸和妻子一直无子,他和姑母家的一个鲜卑婢女看对眼了,母亲死去时,姑母一家远行,阮咸穿着重孝,借了一头驴子,赶过去把婢女给追回来了!

而且回来的时候两人一起坐在驴背上,婢女紧紧搂着阮咸的腰,众目睽睽之下回到阮家。

重孝期间这种行为简直惊世骇俗,但是阮咸却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的女人不能失去。”

婢女为阮咸生下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就是阮孚。

阮孚因而和太宁帝一样,都有一半鲜卑人的血统,皮肤白皙,头发微黄蜷曲,面部轮廓深邃,也是个掷果盈车的美男子。

阮孚好酒,喝多了甚至脱下貂皮大衣当酒钱,坊间流传“金貂换酒”的美谈。

由于经常喝醉,钱都不知道怎么没的,有一次去会稽郡游玩,钱袋只有一个钱了,别人取笑他袋子里装着什么,给我看看,阮孚笑道:“只有一个钱看囊,恐怕它会羞涩,就不给你看了。”

此事传出去,久而久之,成为一句成语——囊中羞涩,来形容没钱。

宋袆一曲终了,唯有阮孚捧场鼓掌叫好,阮孚长的帅,家世又好,是名门士族,且以“金貂换酒”和“囊中羞涩”闻名于世,宋袆不禁对阮孚心生好感。

太宁帝观察着八个大臣的反应,指着宋袆说道:“这个女人不仅年轻貌美,精通音律和舞蹈,是个有才情的佳人。朕快不行了,朕舍不得明珠蒙尘,好好一朵鲜花在台城凋零,更不想搞殉葬残害生命。朕想让她将来好好的活着。”

“只是这样倾国倾城的女人,必须有强大的男人才能保护她。所以,诸位大臣谁想要她,尽管开口,朕把她赐给你们,你们要好好对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