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北伐闹剧(第2/3页)

太兴帝觉得,如果没有太子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把荀氏的事情给捅出来了,他何以陷入如今处处被动的地步?

太兴帝怪罪太子,太子不服气,“请父皇以后不要再叫母亲为贱人,如果她是贱人,儿臣又是什么呢?二弟又是什么呢?还有,儿臣监视王导,起因是想为父皇分忧,找出王导的弱点,儿臣没有料到桃叶渡的人居然是母亲。”

太兴帝冷笑道:“事已至此,你还不知悔改,还若有王悦一半的聪明,都不会一败涂地!你这个废物。”

太子被骂,越骂越不服,“父皇,如果当年父皇念一丝情分,看在母亲为您生了两个的份上,阻拦皇后逼她改嫁,实在不行,把她远远的养在宫外,也未尝不可。您当时是琅琊王,您明明可以这么做,可是您就是皇后欺负母亲视而不见。这一切都是父皇当年不作为造成的,事到如今,不过是自食恶果罢了。”

太子把太兴帝的遮羞布直接揭下来了!

明明都是你当年造的孽,凭什么把责任都推到头上,还骂我是个废物?

“你你你!”太兴帝狂怒,颤抖的手指着太子,“来人,从今日起,将太子禁足东宫,无召不得外出,你好好反省自己,想清楚再告诉朕。”

太子还要为母亲争取,被护卫内侍们强行送走了。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现在连太子都和我离心了。我和王导之争,处处落于下风,连生的儿子都不如他的儿子,将来太子继承皇位,他就是王悦的傀儡。

难道我们司马家的皇帝就是逃不过傀儡的诅咒吗?

太兴帝长吁短叹。

太兴帝心想,我不能就这样当王导的傀儡,我得召集一部人支持皇室的朝廷官员啊。

怎么让朝廷官员投入我的怀抱呢?

太兴帝想出了一个办法。

次日早朝,太兴帝宣布,他要北伐中原,攻打汉国,夺回洛阳。

“什么?”王导觉得太兴帝疯了,大晋目前凭借长江天险,刚刚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百万中原移民也刚刚安顿下来,今年国库危机,都是靠我的儿子王悦穿着粗布单衣招摇过市,把粗布的价格炒上去,才解决财政危机,眼看着夏粮和秋粮相继要丰收,正是搞钱的时候,怎么突然要打仗?

还北伐?你能打得过谁?

王导不做声,装聋作哑,就当太兴帝没说过这句话,群臣大多都是王导推荐的官职,王导不开口,无人呼应太兴帝北伐的命令。

但是太兴帝不管那么多,他觉得自己只要打出北伐收复河山的幌子,一定能够吸引那些着急回到中原的官员,以此来向皇室聚拢。

太兴帝不顾王导的沉默,在朝中发布早就准备的檄文,并发布到各个州,郡县,号召大家拿起武器北伐。

太兴帝召集勤王军的同时,命大臣淳于伯负责准备粮草。

淳于伯没办法,找宰相王导要钱要粮食。

王导一摊手,“国库是空的,等着夏粮秋粮入库。不是我不支持北伐,实在没钱。”

太兴帝有一半赌对了:朝廷真有激进的官员支持北伐,他们跟着穿着盔甲的太兴帝去北伐亲征,却发现长江边上一艘粮草船或者运兵船都没有,连中原都去不了,怎么打?

太兴帝只是作秀而已,根本没有北伐亲征的打算,只是想笼络一批忠于皇帝,敢和王导唱反调的臣子罢了。

如今,太兴帝的目的已经达到,指着淳于伯大骂道:“要你准备粮草船只,你什么都没做,耽误战机,毁了北伐,来人,将淳于伯斩首示众!”

淳于伯就这么莫名其妙人头落地,血洒长江。

淳于伯为了这次流产的北伐背黑锅,太兴帝有理由回台城了。

这次北伐集结就这样散了。

次日,大朝会。太兴帝的心腹大臣刘隗启奏,说道:“陛下,淳于伯冤枉啊,一切都是建安县公周访的错,是他没有配合淳于伯筹集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