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父女初交锋(第2/3页)

王导施了一礼,“国不可一日无君,还望公主深明大义。”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还有王悦三人的讲述,清河对过去有了懵懂的认知,不再是白纸一张,她晓得目前在建邺城,她身份最为贵重。

一旦司马睿登基,成为大晋皇帝,她就要屈居新的皇帝皇后之下,俯首为臣。

正因如此,王导才会早不来,晚不来,挑了王悦荀灌曹淑都不在的时间来拜访清河。

王导一直紧锣密鼓的推动江南盟主当皇帝,除了故意在民间宣扬“五马渡江,一马化为龙”的箴言,他还在末代皇帝司马邺被汉国的新皇帝刘粲杀害的消息传到建业城时,以司马邺的名义,炮制了一个假的继位诏书,交给从汉国逃出来弘农郡太守宋哲,要宋哲献给江南盟主司马睿。

司马邺的“遗诏”上面写着:“朕无德无能,导致江山倾覆,皇室破碎,被匈奴人侮辱,朕命不久矣,现将皇位传给琅琊王司马睿,光复大晋社稷,收复中原的重任交给琅琊王。”

其实司马邺一直在刘聪、刘粲父子严密监视之下,根本不可能写什么传位遗诏,一切都是王导自导自演的大戏,难怪他叫做王“导”,他就是司马睿称帝的总导演。

司马睿当然想当皇帝了!身为皇室旁支,他本以为会在封地琅琊郡当一辈子藩王,没想到六年前拜琅琊同乡的王导为参谋之后,他的人生从此被王导改变了。

王导和他在江南深耕六年,同舟共济,居然要把他推到了皇帝的位置。

司马睿心中狂喜,恨不得立刻继位,当时该演的戏要做足,司马睿捧着“遗诏”,面对司马邺被杀的北方嚎啕大哭,第一次推辞,“皇上啊,微臣有罪!未能带兵北上救驾,导致皇上被汉贼杀死,微臣没能救皇上,没脸当皇帝。”

王导等人齐齐上奏,求司马睿听从“遗诏”的安排,第二次请求他继承皇位,登基为帝。

当皇帝的基本程序是要三请三辞,该走的程序必须要走完。

司马睿是个好演员,坚决不从,开始第二次推辞,“我不当!来人,备好马车,我要回琅琊去!”

回琅琊是不可能的,琅琊已经是汉国的地盘了,去了是送死。

王导等人再次跪地求司马睿登基,王导说道:“殿下万万不可,琅琊郡群狼环视,君子岂能立危墙之下?陛下既然执意不肯继位当皇帝,那就请陛下称晋王吧。”

琅琊王是郡王,晋王是亲王,爵位高一等,而且晋王是晋朝皇室最初的封国,司马氏是河内大族,河内在古代是晋国之地,所以当司马昭被曹魏封为晋王,后来司马家篡位,灭魏国,建立大晋称帝。

若要称帝,必先封晋王。

称晋王之后,下一步就是称帝,第三次请求登基,需要血统最纯正的清河公主亲自上奏,请晋王司马睿早日登基为帝。

这一次司马睿也会拒绝——三请三辞要演完才行。

虚伪吗?必须的。所有的皇帝都要走这个过场,否则,就是皇位来路不正。

然后到了第四次,所有大臣、皇室、包括清河公主、江南本地名士族一起请求司马睿登基,才算走完整个过场,可以登基了。

不过,就像盖楼房,要盖第四层,就必须先盖第三层,这第三层的关键,就是清河公主亲笔上奏。

王导完全可以伪造清河的签名,走完第三次劝登基的过场,但是这样无疑会激怒清河公主,到时候清河公主拒绝和群臣,江南士族等人一起第四次劝谏晋王司马睿登基,这出戏就演砸了。

所以,王导必须要亲自说服清河同意出演这场登基大戏。

清河仔细看完了王导亲自操刀的劝晋王司马睿登基诏书,看着签名地方的留白,说道:“晋王司马睿众望所归,如今唯有他能够与汉国隔江抗衡,庇护中原百万移民。不过,在我上奏之前,有个条件。纪丘子答应了,我立刻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