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五立(第2/3页)

王戎叹道:“都是皮外伤,拖拖拉拉三个月才好,不过外伤易治,内伤难啊,皇上每天的药都没断过,一天三碗,把药当饭吃。不过皇帝已经糊涂了,喂什么就吃什么,也不挑,也不知道饥饱、冷热,没有反应,只是抱着沾着嵇侍中血的血衣,要么这样昏睡,要么发呆。”

王悦从皇帝的呼吸间闻到一股淡淡的药味,喝了三个月的药,整个人像是在药汁里腌制过,纵使王戎照顾的细致,每日给他漱口擦身,还是有些味道。

王悦看着皇帝憔悴的模样,不知为何,他心中对濒死的皇帝涌起一股奇异的酸楚。

他伸出手,搁在皇帝的手腕上,试探脉搏。

蓦地,昏睡皇帝条件反射似的手掌一翻,抓住了王悦的手。

王悦怕惊扰皇帝,没有挣扎,任由皇帝抓着。

皇帝握着王悦的手,蹙起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就像一个铜熨斗,熨烫着褶皱的衣衫,靠着底下的温暖一点点的将褶皱熨平,恢复了布料本来的纹理。

王悦这才注意到皇帝的手,这是一双漂亮的手,指骨削瘦、修长,就像春日的竹节,由于常年养尊处优,手指保养得滑润,就这样轻轻的握着他的手,软绵绵的,就像清河的手。

王悦不晓得皇帝为何突然如此,他轻轻回握了一下,以表示回应。

皇帝得到了回应,嘴角微微上勾,呼吸也渐渐放缓,睡相变得舒缓平静,终于,他放开了王悦的手。

两人走出卧室,王戎说道:“皇帝不太好了,赶紧要宫里提前准备。”

王悦闷闷的应下,皇帝再痴傻,或者干脆是个对外界没有反应的木头人,但只要他活着,他就是清河最坚实的靠山。

皇帝若去了,这个最大的靠山就没了。羊皇后和清河母女,还不得任人宰割?

不行,我要当她们的靠山。

正思忖着,王戎披上一件貂裘,捧着手炉,“我要出去一趟。”

王悦忙道:“外头大风大雪,县侯小心身体。”

王戎却坚持要出去,“在路上的时候,我看到了黄公酒垆,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这家酒垆还开着,

当年我年轻的时候,和嵇侍中的父亲嵇康、阮籍他们在黄公酒垆开怀畅饮,喝的开心了,就去酒垆后面的竹林长啸、吟诗、谈论天地之间的奥妙、无话不说,那是我人生中最快活的时光。我想回去喝一杯。”

王悦担心王戎身体,就陪着这位老人同去。

黄公酒垆。

虽然还挂着老招牌,却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当垆卖酒。

王戎七十三岁了,是竹林七贤年纪最小的,也是唯一还活着的贤人,当年当垆卖酒的黄公已经去世,如今是重孙继承了家业,依然卖酒为生。

王戎叹道:“我其实经常经过这里,但被俗世所累,每次都匆匆忙忙的,没有时间来这里喝一杯,酒垆就在眼前,却又像是隔着一座山似的那么遥远,真是邈若山河啊!”

从这之后,又出现一句成语——邈若山河,形容距离之遥远。

一壶黄酒在红泥小炉上温着。

王悦给王戎倒酒,王戎看着忙碌的小夫妻出神,“我们在黄公酒垆喝过无数次酒,当年我年纪最小,每次奉陪末座,又抠门,反正都不是我付酒钱,因而每次都喝的尽兴,即使每次都奉陪末座,也是很开心。”

王悦:看来抠门戎年少时就抠,并非老了才抠,每次都蹭酒喝。

王戎抿了一口,“嗯,还是那个味道。”对王悦点点头,“你也来一杯。”

王悦陪着王戎喝了一杯,黄酒入口,味道寡淡,道:“店家掺太多水了。”

就这样还能喝醉,这得每人喝好几坛啊!

看来竹林七贤的酒量也不怎么样。

王戎一饮而尽,“你不懂乡间野趣。若三杯就倒,大家还有什么精神聊诗歌、玩辩论、谈天论地呢?就是要喝得尽兴,半醉半醒,每个人都卸去伪装,散发天性时才说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