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消失的皇帝(第3/4页)

老仙鹤嵇侍中: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和皇帝本无缘见面,全靠我的颜值逃过一劫。没办法,我长的太帅了。

老狐狸王戎:我和他们都无缘,全靠我花钱啊!一袋袋的狂撒金叶子逃生。

嵇侍中说道:“去江南是明智之举,不过皇上病情十分凶险,中了三箭,需要治疗,等皇上退烧再走。”

于是王悦留下来和老仙鹤,老狐狸他们一起照顾皇帝。

且说邺城皇太弟这边,麻烦重重,皇帝没找到,藩王们争相加入寻找皇帝的队伍,各自为阵,另一边,兵败逃走的东海王司马越跑到了自己的藩地,并且联合了几个他的亲兄弟,招兵买马,似乎有卷土重来的架势。

四面楚歌,皇太弟司马颖真是愁死了,催促心腹卢志加派人手,赶紧把皇帝找到。

刚刚获封冠军将军的匈奴首领刘渊乘机向皇太弟进言:“如今邺城人心浮动,外面藩王各有异心,我为皇太弟忧心啊,我想回到匈奴,召集匈奴五部的勇士们参战,为皇太弟解围。”

皇太弟一听,刘渊是雪中送炭,当然答应了,要刘渊赶紧去征兵。

刘渊说道:“名不正,则言不顺,魏武帝曹操将匈奴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我虽实际上拥有五部,却并没有大单于的名分,无法服众啊。”

曹操是一代枭雄,盖世雄主,他对匈奴一直有防范之心,将匈奴分为五部,故意激发矛盾,分而制之,用匈奴来制约匈奴,以此来保证中原帝国对西北的控制。

刘渊乘着大晋内乱,统一了匈奴,但是还没得到中原皇帝的承认,这次刘渊乘人之危,从皇太弟这里许下搬救兵的诺言,想得到正式册封。

皇帝失踪了,那么皇太弟就是唯一的的正统。

皇太弟急病乱投医,不过,他还能保持理智,没有封刘渊为大单于,而是封了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要刘渊去匈奴征兵救驾。

刘渊也是厉害,他偷偷把北字上面贴了一个“大”字,成了匈奴大单于,以此来确定他一统匈奴五部的地位。

当然,这都是后话,且说刘渊拿着皇太弟的册封诏书回去,义子刘曜主动请缨留在邺城为人质,以安皇太弟的心。

此时刘渊已经计划改“北”为“大”,他不想帮皇太弟,只想借着大单于的封号巩固地位,招兵买马,把鲜卑等族都收揽在旗下。

如今天下大乱,除了司马家的男人,稍微有些实力的人都想当皇帝,成为天下霸主,匈奴五部英勇善战,刘渊有起兵逐鹿中原之心,匈奴不可能永远对中原皇帝称臣。

如果把刘曜留在邺城,的确能稳住皇太弟,但是,一旦他登上大单于的事情/事发,传到邺城,皇太弟恼羞成怒,势必会砍死刘曜。

不过,刘渊有六个亲生儿子,刘曜只是他的养子,他的一把刀而已。

舍弃一把刀,对刘渊而言并不是什么艰难的决定。

一旦我成为匈奴大单于,振臂一呼,天下勇士皆归在我的营帐,会有无数个刘曜这样善战的人。

于是,刘渊同意了义子刘曜的请求,要刘曜留在邺城“辅佐”皇太弟。

刘曜在邺城和皇太弟的心腹卢志交好,抱紧卢志大腿,要求跟着卢志去找失踪的皇帝,好立功请赏。

卢志被刘曜的马屁拍得飘飘然,同意了。

这一天,传来一条消息:皇帝藏身在一个乡村坞堡中。

卢志为了找皇帝,宣赏十万钱,一个大夫过来告密,说他前些天被请到一个坞堡里给人看病,病人和画像里的人有七分相似。

最近不少人为了赏钱过来告密,但每一次都是高兴而去,失望而归,都不是皇帝。

卢志把画像怼到了大夫面门,“你看清楚,确定是他?”

大夫:“就是他!我是大夫,绝对不会看错骨相,那人发了三天高烧,比画像中要瘦一些,左脸也有摔伤和几道血疤,但我确定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