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假抠门,真君子(第2/3页)

王戎自己解开了不解之谜:他这么抠门,有那么有钱,他的钱都去了那里?

儿女死的死,唯一一个庶子被他过继出去了,自断子嗣,无牵无挂,钱就是他的后代,他的命。

有传言说,他唯一的乐趣,就是关起门来和妻子一起数钱玩。

但是呢,王悦作为王戎的邻居,太明白这对老夫老妻过日子是多么的节省,连落在案上饭粒都会捡起来吃。

三个少年怎么也没料到,王戎的钱都用来建立一个私有的粮库,用来调整粮食价格去了。

荀灌是个直性子,涉世未深,道:“既然尚书令提前屯了这么多粮食,为何把胡饼价格提高到一百倍?为何不去铜骆街施粥米?去救普通百姓?”

王戎道:“普通百姓的命是命,有钱人的命就不是命了?洛阳城是天下最富饶之地啊。何况,我也以其他人的名义,在外面设有粥棚。只是,我在城里的库房有限,大部分都在城外的粮仓,根本运不进来。我不知道围城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我每天只往外出五千斤粮食,分配在王记胡饼店和免费粥棚里,细水长流,做好了长期围城的准备,即使如此节省,存粮也即将出罄了。”

三人听了王戎的神见解,很受震撼,万万没有想到,王戎是个有大智慧和大善心的人。

他只要钱,不要名声,不要面子,是个再实在不过的人。

王戎道:”明日城门打开,我就命人从城外的库房调粮食进来,洛阳会立刻恢复生机的。“

王悦从震撼中醒过来,“我父亲已经要驸马王敦来洛阳接尚书令去建业了。”

荀灌道:“我们颍川荀氏也准备举族迁徙了。”

成都王即将上位,士族都瞧不起他。自己无能也就罢了,此人还不守规矩,没有底线,随时会把手下推出去背黑锅。

王戎摇头,“我不走,我要守着这座城。我这个岁数,再多活几年没什么意义了。我要在这里看到结局。”

清河也有大势已去之感,长沙王投降,她心灰意冷,喃喃道:“无论我如何反抗、如何折腾,到头来依然是一场空,司马家依然会陷入自相残杀的怪圈,走不出来,即使绊倒成都王,也有出现第二个成都王……甚至比成都王更糟糕的人上位,没有尽头。”

“我就像身处一条漏水的船,我不停的用盆把船舱里的水泼出去,一盆又一盆,永远不停,但是船里的水并不会减少,甚至,有时候水越来越多,船越来越沉了。”

“我累了,我不折腾了,反正折腾也没用,我还连累了长沙王。”清河看着王戎,她才十三岁,内心已经和历经沧桑的王戎一样苍老,道:

“我生在洛阳,长在洛阳,我的父母会一直在洛阳,我和尚书令一样,那里都不去,就留在这里,等待一个结果,跟这艘船一起沉没。”

王悦和荀灌一起说道:“不行。”

清河道:“我叫司马漪华,司马家的人没有其他路可以走。你们不一样,去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吧,不要在司马家这条破船上一起沉沦了。”

司马乂无奈开门投降,给清河带来沉重的打击,甚至冲散了和王悦重逢的喜悦。

辛辛苦苦往前奔跑,却是绕了一个大圈,重新回到原点。

清河回宫去了,她要陪着父皇母后。

王悦骑马去追清河。

连反应迟钝的荀灌都觉得此时她应该留在原地,给清河王悦单独相处的时间。

王戎拿起一个刚出锅的胡饼,“灌娘要不要尝一个?”

荀灌接过胡饼,咬了一口。

王戎摊开手,“两吊钱。”

荀灌刚刚对王戎升起的敬仰之情全消,给他一颗金珠,“钱太重,不用找了。你给我二十个胡饼带回家。”

王悦追清河,他熟悉永康里的小路,绕路半路截住了她,道:“船破了,修补无用,再造一艘便是,你不必跟着破船一起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