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第2/3页)

陆机问弟弟,“你后悔跟我来中原了?”

吴郡陆氏是江南四大家族,即使什么都不做,混吃等死,一辈子也保管荣华富贵,陆氏兄弟非要扬名立万,来到中原洛阳当了一名“洛漂”,结果生不逢时,两个才华横溢的文人被赶鸭子上架当元帅,被长沙王揍得落花流水。

可是,东吴灭国之后,大晋的都城洛阳才是政治文化中心,偏安在江南有什么用呢?想扬名立万,就必须去洛阳找机会,去当洛漂。

陆云想了想,道:“不悔,唯一的遗憾,就是无法和哥哥一起看到江南的华亭鹤唳了。”

卢志和牵机要杀陆氏兄弟,陆机说道:“且慢,我们兄弟换一身衣服。”

陆机和陆云脱下戎装,穿上白帢,从容赴死。

陆氏兄弟的人头挂在大营里,以祭奠七里涧淹死的讨伐军。

王悦看着两颗死不瞑目的人头吊在旗帜上,很受震撼,陆氏兄弟之死,他也有一份。

王悦以为纸上谈兵的陆氏兄弟败了,凭他们兄弟的才华和名声,顶多丢官被贬,回到江南吴郡老家,这并不算一个悲剧结尾——他们琅琊王氏都集体迁徙到江南建业,远离乱世。

他没有想到成都王会如此绝情,为了安抚军心,平息七里涧大败的怨气,对陆氏兄弟说杀就杀,说弃就弃,连一丝求情的余地都没有。

成都王没有底线,不讲规矩,连基本的规则都不守,这天下真的要大乱了。

王悦向成都王请辞,去洛阳城找母亲,但是成都王不答应,非要留下他,“贤侄,你母亲被羊皇后蛊惑,你可不能跟着糊涂母亲一错到底啊,我要你亲看看着我是如何拿下洛阳城的。你放心,洛阳城破之后,我不会伤害皇室,我也会保护你母亲,我只有一个敌人——长沙王。”

成都王打肿脸充胖子,接连兵败,士气大减,倘若王悦走了,他的声势就会一跌再跌,他必须留下王悦。

成都王的讨伐军一再败北,在后面观望的藩王们更是出兵不动。

成都王不会打仗,干脆扬长避短,不打了!

他命士兵挖壕沟,建立工事,用来对付长沙王的刺猬阵。

如此一来,成都王的军队打不进去,长沙王的军队被困在城里,也打不出来,战事陷入僵局。

王悦身在敌营,很是焦急,他不担心长沙王会败,因为成都王根本不会打仗,手下也大多是无能之辈,其他藩王只是跟着起哄,没有谁真的出兵帮忙。

王悦担心的是如果成都王一直围而不攻,洛阳城人口众多,粮食有限,再继续围困下去,恐怕要断粮。

更令王悦不安的是,有一天,他在大营里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白眉毛刘曜!

匈奴人来成都王的大营做什么?

王悦心中狐疑,成都王和刘曜单独相处了一上午,到了中午,还举动了盛大的午宴,欢迎匈奴使者刘曜。

觥筹交错,刘曜和成都王相谈甚欢。

成都王向众人介绍匈奴杀神刘曜,夸赞刘曜百步穿杨,一箭能够射穿的臂力等等。

刘曜忙谦逊的道“不敢当”云云,对成都王很是恭敬。

匈奴臣服大晋,为何与大晋藩王如此亲密?勾勾搭搭?

王悦心中狐疑,成都王问道:“如今国难当头,你义父何时率领匈奴五部来与我们共赴国难?”

汉朝末年,中原三国演义,匈奴也一直窝里斗,到了曹操在汉朝为丞相的时代,曹操将匈奴分为左、右、南、北、中五个部落,每个部落互相独立,以分化控制匈奴。

但是到了大晋,皇室忙于内斗,每隔几年就互相残杀一次,最近甚至年年死一个执政的藩王,放松了对匈奴的控制,匈奴单于的后裔刘渊乘机雄起,在义子刘曜等大将的带领下,一统匈奴五部,已经成为盘踞在西北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