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绿光往事 笋滚笋的滋味

距离大学联考放榜的时间愈近,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愈大,连夏日盛暑的空气中都瀰漫一股烧焦般的紧张气味。虽然联考成绩单我们已经收到,考好考坏自己早有结论,但会被分发到什么学校、科系,却还没有丁点消息,那种等待命运揭晓前的苦闷煎熬,着实令人难受。我们几个高中毕业生同学相邀到山区走一走,避开那个放榜时一翻两瞪眼的骤死场面,一声号召竟有十一个好朋友应约前来,一起出发到山里头去,可见大家都憋坏了。

我们的第一站,就来到台湾中部有名的森林名胜:溪头。选择溪头做为出游地的原因,一方面是向往它美丽林景的自然魅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同学当中就有志明家住溪头附近,可以地陪导游兼食宿接待,这对我们这些阮囊羞涩的穷学生来说还蛮重要的;最后一个原因,则是我们都想去走一走当时很热门的学生冒险路线,名气响亮的「溪阿纵走」。

所谓的「溪阿纵走」,指的是一条从溪头走到阿里山的登山路线,在那个交通不易的时代,这条通俗路线还算有一点难度,特别是从溪头到溪底、以及来到林班登山口的交通。当时没有车可以到达,最常见的交通手段是拜托伐木工人用卡车载你走无铺装的林业道路到登山口,通常清晨四、五点就得摸黑出发,所以前一天必须先住在溪头附近。入山之后,依你脚程的快慢,一般还必须再在山区里走上十二、三个小时,一路上穿越的是人工林和原始林,行经树草茂密的走道和山脉绫线,再走过一段载运木材的林道铁轨,才能抵达阿里山,而你也已经从南投县走到了嘉义县境内。到了阿里山,通常时间也已近黄昏,你可能必须再投宿一夜,第二天看完阿里山闻名的云海和日出,再乘阿里山铁道火车下山。

到了溪头,志明就来车站迎接我们,预备带我们四处去逛逛;而班长阿仁本来也来自竹山,对溪头也很熟。两个人带着我们去吃了一个所费无几却滋味美好的大餐,最后还是志明付的钱请的客。乡下餐厅没什么奇怪花样,大部分的菜都是老实而熟悉的农家菜色,不外乎是豆干炒肉丝、炒高丽菜、菜餔煎蛋之类的,但有一道看似清澈平淡的汤,滋味鲜美无比,则是我们在其他村子里从来没见过的东西。阿仁说那叫做「笋滚笋」,是溪头特有的菜色。原来溪头人把曝晒腌渍的笋干拿来和当日新掘的鲜笋同煮为汤,借笋干的咸衬托鲜笋的甜,本来是穷人无肉煮笋的替代,不料竟成为一种滋味无穷的乡土菜肴。

竹笋本来就是甘鲜甜美的自然野味,在乡下地方唾手可得,但料理竹笋时,煮、炒、焖、卤,或做汤,都需要一点猪肉增添它的鲜味,母亲煮笋的时候总爱说一句「四脚行过就好食」,大概一方面是赞美猪肉(四脚)在料理提味时的神奇作用,一方面却又感叹穷人家肉食的得之不易。

一群高中生对溪头的「笋滚笋」惊为美味,加上正是发育好动的年纪,胃口本来就大,同行的太三就是班上食量最大的同学,平日上学就得带两个便当,我们其他人也都是常感飢饿的饿鬼。我们一口气吃掉了几锅饭,把所有的菜肴也一扫而空,连最后一滴汤汁也用来拌饭,通通不放过。

但我们真正的目的地不在游人如织的溪头,而在更深入、当时还未有铺装道路可达的「溪底」(溪底现在已经新辟为「杉林溪底」的游园区)。吃过饭后,我们一行人步行从山径抵溪底,借宿在一间已经无人居住的工寮。工寮本来也是伐木工人工作居住之处,但后来林班移动,工人也随着移居,不再住在这个废弃的工寮了;在地的志明有地缘之便,借来了工寮栖身,连带也让我们使用寮中的厨具和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