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等(第3/3页)

因此,银子搬到郡守府那日,周志坚立马领了兵士冲去匪窝。一通杀,宰了几十个人头,高挂在城墙上。

此时,便算是完结了。

李恒十分满意,让魏先生写了一篇文采风流的文章,夸奖那些士人深明大义,又说马家果然是青州王的忠臣。

真真把人恶心得够够的。

顾皎本以为自己已经够不要脸了,不想李恒和魏先生才叫真不要脸。只一通威逼,居然轻飘飘搞来几万多的银子。她目瞪口呆,“你们这样,和土匪有什么区别?”

李恒笑,“你以为,甚是军权?”

魏先生也道,“非常时候,行霹雳手段。你当真以为和士人讲道理,他们就把钱拿出来了?”

“他们本就恨咱们欲死,也不多这几分。只要争得一年时间,产出许多粮食来,后面自然有无穷的回转余地。”李恒安慰顾皎,“你有许多仁慈的道理,等到这几个郡认我为主了,再慢慢讲也不迟。”

论杀人和争权夺利的本事,顾皎自愧不如。她略想了想,道,“剿匪要剿,仁慈的手段还是要行的。咱们写告示出去,只说郡城和商会要在五牛道那处建新庄子,现招庄户和庄人。只要说得出名姓的人来投,去庄子上正经干活,便包一日三餐和一年四身的衣裳。农闲的时候去做修路和修水渠的活,再单给工钱。”

若能做良民,谁愿当土匪呢?

李恒想了想,点头同意。

顾皎在北方为着粮食烦恼,顾璋却在南方如鱼得水。

他拿着王允先生的信,顺利地通过三川道,走水路向南方。

有人来接应,将车马引去了一处姓徐的庄上。

车厢打开,一个个木头箱子搬下来,最终起出了七八百余斤土豆种来。

有个文士掏出一颗土豆,奇道,“这便是王先生信中所言,亩产超水稻十倍之物?”

“然!”顾璋点头。

“比起青州王的红薯有些不如,但却也相当可观了。”那文士招了人来,便要开始下种。

顾璋便按照顾皎的信中所言,如何将一颗土豆按照芽口分切成五六块,裹上草木灰埋入土中。又如何育苗,如何浇水施肥,最终得了一大片七八亩的土豆地。七八亩地少,但到了六七月便能产出一万来斤的种子。南方气候暖和,一年种两季土豆是寻常。便立刻将那些种子在八月种下去一百多亩,以十倍的速度翻出去,待明年便能大丰产,养活一支队伍了。

那文士却有些忧心,“高复来势汹汹,岂能等到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