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告状(第2/3页)

她这边想要一部分田地,等到三月的时候请长工来,按她的主意去做,可行不可行?

因要阔路,会占用一部分田亩面积,自家的地好说,佃户家的该如何补偿?

寿伯便一一答了。

两人一问一答,整个上午便过去了。周志坚一直坐着听,好几次想插话要离开,顾皎都给岔过去了。她眼角余光瞥他,他眼中虽有些许不满,但到底很沉得住气,几乎没漏出什么情绪来。

等到晌午的时候,门房小子来报,李恒一行人回来了。

顾皎才道,“志坚留下来一起吃饭呀,将军也在的。”

周志坚拱了拱手,“有事在身,饭就不吃了。”

拎了包袱,转身便走,连将军也压不住。

顾皎喝了一口凉得差不多的茶水,慢悠悠道,“将军的人,不听我使唤呀。”

寿伯哪儿敢接口,只告退了。

顾皎又在前院坐了好一会儿,听见外面有人声才起来,道,“应是将军他们来回来吃午食了。走,咱们接将军去。”

午食十分丰盛,除了有各样野味,也有从冰下取的肥鱼。

因灶间足够宽敞,各种调味料也足,还有几个仆妇做下手,勺儿便大展身手了。龙口米粮多,鱼多,山珍也多,做席面讲究的是味道鲜美,原汁原味。她晓得来吃饭的除了夫人和将军,另有顾家的老爷、少爷和魏先生,便一点也不肯将就。

汤必定是老母鸡煨出来的高汤,下了山上挖的冬笋和吊了几年的火腿,成就一锅浓香白汤。

破开小庄外的池塘冰面,起了肥鱼出来,活生生的带着鲜味儿。就这般杀了,鱼肉细细地剁成丸子,鱼骨熬汤,也是两样菜。

又找了些咸鸡板鸭和烧鹅,一锅蒸了。

海婆见满桌子的肉,只那汤里飘着些冬笋,便去外面扯了一把豆尖苗来。高汤烫过,一碗素菜,给顾皎清肠胃的。

简单、乡野、新鲜。

魏先生一进饭堂,立刻喜笑颜开。

“吃什么好的呢?”他说。

顾皎推了推自家的菜,玩笑道,“吃素呢。”

他看一眼,“天寒地冻,能有一碗菜苗,黄金来也换不了呀。”

顾青山和顾琼满脚泥地进来,一边找水洗手,一边接口,“顾琼,先生想吃喜吃新鲜清淡。你按旬进城,带些新鲜的菜蔬和野味去孝敬先生。”

魏先生十分满意,径直坐下,“好肉好菜,岂能无酒?”

李恒随后,听见个酒字,道,“先生,崔妈妈不许你多喝酒。”

“看不见,她看不见的。”魏先生冲顾皎,“夫人,庄上可有好酒?讨一口喝喝?”

顾皎才来,哪儿知道有什么好酒?还是顾青山,拍拍顾琼,道,“去,石仓二楼有个小隔间,里面泥封了许多五斤装的坛子,你抱一个出来。”

顾琼喜笑颜开,显然晓得那是好东西,小跑着去了。

顾青山这才对魏先生道,“不是什么好酒,乃是高梁酒。因山下有一片旱地,种什么收成都不好,便随意种了些高梁和粟米。收回来堆仓里,吃又无人吃,白坏了也可惜。四五年前得了个酿酒的方子,便找人酿了一批高粱酒,放仓里存着。先生试试吃口,若觉得好,便搬些去城里。”

魏先生连连点头,道,“那我就不客气啦。”

说话间,顾琼果然抱了个酒坛子来,老远便闻见冲人的味道。

李恒靠着顾皎坐下,对魏先生道,“只能一碗。”

“下午不骑马,坐车,多喝些也无事。”顾青山要劝酒。

顾琼则一把拍开泥封,扯了红布,更浓烈的酒香气立刻出来了。魏先生深吸一口气,满脸沉醉的表情。他点着酒哈哈大笑,“烧酒,对不对?是烧酒?”

顾皎的爸爸爱酒,她知烧酒。古时候酿酒技术限制,出的多是米酒类的低度浊酒,因此才有书上的故事,某壮士一口气十八碗的夸张说法。后唐时期,一批以剑南春为代表的高度酒开始出现,又因其酿制方法,被称为烧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