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什么是花楼(第2/3页)

顾皎出得院门,立刻发现和前日不同了。到处逛荡的兵丁没有了,偶尔见着仆妇和小子,也是规规矩矩立在路边上,叫一声“夫人”。可见崔妈妈说得没错,魏先生治理内外都很有一套,端看有没有心。

通前院的门,果然有守卫。两人着软甲,腰跨长刀,目不斜视,很有些威严。

顾皎给杨丫儿使了个眼神,她调整了一下表情,微笑着走过去。

走得近了,守卫立刻有些紧张,伸手挡住去路。

杨丫儿道,“两位大哥,那日魏先生帮将军夫人切脉开药的时候交待了,说三四日后再找他一趟,可能需要换药方。夫人今日感觉好些,便散着步过来。请问先生在不在?能不能帮忙通传一下?”

守卫对看一眼,再看看顾皎,行了个礼。

后,一守卫入院汇报去了。

片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魏先生呵呵笑着出来。

“夫人来了?当命小丫头来唤一声便好,怎么亲自来了?”他恭恭敬敬道,“虽然雪是住了,但寒风还吹着呢。”

“一直在院子里呆着闷气,出来走走,顺便来看看先生。”顾皎道,“不会太打扰吧?”

“夫人客气了。”魏先生否认道,“大事忙得差不多了,只些许请客吃酒写帖子的小事。夫人,不如进书房坐坐?”

正有此意。

魏明便在前方引路,顺便做了些介绍。

这院子比她住那个还要敞阔一些,屋廊颇高,明显有过改造的痕迹。地面水磨石,打扫得十分干净,不见一丝雪花。木头墙壁的缝隙不知用何种东西填塞得细密平整。窗棱的木雕看得出乃是细工,甚至连院子里也挺了几株修剪得十分雅致的老松。

正房五间,全打通了,只用书架隔成书房和工作间。架子上各种书籍塞得很满,又兼有许多笔墨砚台;更重要的,她瞥见一张极宽大的桌子上,似乎铺了一张——地图?

顾皎的眼睛亮了亮,他们果然是有地图的。

魏先生很自在地走过去,将地图卷起来放旁边的大肚瓶中,着小兵去泡茶水来。

“先生不必客气,我只来切个脉,拿一张新药方。听崔妈妈说将军在校场那边还有个寝间,我想和丫头去瞧瞧。”她扫了一眼瓶子,笑道,“这书房收拾得好宽敞,外面的亮光全部都能进来。”

先生略有些得意地摸了摸下巴,道,“亮是很好的,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因此,就把那些不必要的,碍事的,全都拆掉了。”

说完,他将一个柔软的小包袱放在桌子边缘,“夫人,请将手放上来。”

顾皎依言而行,杨丫儿帮忙挽起衣袖。

他小心地搭了两根指头去脉门;半晌,他示意换手,又颇切了会儿功夫。

其间有小兵来送茶水,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俨然是龙茶。

魏先生将手放开,沉吟了半晌,坐到桌子对面磨墨。

他身姿端正,笔走游龙,颇有些气势。

顾皎又想起来一个问题,自己字算是能识,写怎么办?前身是个才女,自己不能借口不会写呀。真是焦头烂额,按下去这个问题,又浮出来下个问题。

魏先生将药方拎起来,对着窗户看了看,确定没问题后将墨吹干。他递给杨丫儿,道,“照着这个,去药房抓药,再吃几天便没事了。”

“只夫人年纪小,身体弱,平日里需注意将养。”他想了想,“这样,待开春后,我再写个保养的办法给你。”

“多谢先生。”顾皎道谢。

顾皎收了手,端起茶杯缓缓吹一口气,抿了一口茶。小兵泡茶的功夫不错,比她要好多了。这么看来,李恒能喝得下去她泡的,已经很给面子了。她放下茶杯,道,“将军十分勤奋,昨日又是半夜才归。想来年底事情多,真是辛苦你们了。”

魏先生也喝口茶,叹气道,“世道艰险,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昨日夜里,你父亲来了一趟。他为的还是你,和那日关口捉住的几十个土匪。我见他实在着急,只好去请将军。事情聊好已经半夜,我说,要不要去和夫人说一声?或者留下来住一宿?这几日夫人病了,若是能见到至亲,该会好很多。他拒绝了,说你在将军府中,他十分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