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宫保爱才求贤若渴 太尊治盗嫉恶如仇(第3/4页)

“谁知因这一拿,强盗结了冤仇,到了今年春天,那强盗竟在府城里面抢了一家子。玉大人雷厉风行的几天也没有拿着一个人。过了几天,又抢了一家子。抢过之后,大明大白的放火。你想,玉大人可能依呢?自然调起马队,追下来了。

“那强盗抢过之后,打着火把出城,手里拿着洋枪,谁敢上前拦阻;出了东门,望北走了十几里地,火把就灭了。玉大人调了马队,走到街上,地保更夫就将这情形详细禀报。当时放马追出了城,远远还看见强盗的火把。追了二三十里,看见前面又有火光,带着两三声枪响。

“玉大人听了,怎能不生气呢?仗着胆子本来大,他手下又有二三十匹马,都带着洋枪,还怕甚幺呢,一直的追去,不是火光,便是枪声。到了天快明时,眼看离追上不远了。那时也到了这于家屯了。过了于家屯再往前追,枪也没有,火也没有。

“玉大人心里一想,说道:‘不必往前追,这强盗一定在这村庄上了。’当时勒回了马头,到了庄上,在大街当中有个关帝庙下了马,吩咐手下的马队,派了八个人,东南西北,一面两匹马把住,不许一个人出去,将地保乡约等人叫起。

“这时天已大明了,这玉大人自己带着马队上的人步行,从南头到北头,挨家去搜。搜了半天,一些形迹没有。又从东望西搜去,刚刚搜到这于朝栋家,搜出三枝土枪,又有几把刀,十几根竿子。

“玉大人大怒,说强盗一定在他家了,坐在厅上,叫地保来问:‘这是甚幺人家?’地保回道:‘这家姓于。老头子叫于朝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于学诗,二儿子叫于学礼,都是捐的监生。’

“玉大人立刻叫把这于家父子三个人带上来。你想,一个乡下人见了府里的大人来了,又是盛怒之下,那有不怕的道理呢?上得厅房里,父子三个跪下,已经是飒飒的抖,那里还能说话!

“玉大人便道:‘你好大胆!你把强盗藏到那里去了?’那老头子早已吓得说不出话来。还是他二儿子,在府城里读过两年书,见过点世面,胆子稍微壮些,跪着伸直了腰,朝上回道:‘监生家里向来是良民,从没有同强盗往来的,如何敢藏着强盗!’

“玉大人道:‘既没有勾通强盗,这军器从那里来的?’于学礼道:‘因去年被盗之后,庄上不断常有强盗来,所以买了几根竿子,叫佃户、长工轮班来几个保家。因强盗都有洋枪,乡下洋枪没有买处,也不敢买,所以从他们打鸟儿的回了两三枝土枪,夜里放两声,惊吓惊吓强盗的意思。’

“玉大人喝道:‘胡说!那有良民敢置军火的道理!你家一定是强盗!’回头叫了一声‘来!’那手下人便齐声像打雷一样答应了一声‘嗏!’

“玉大人说:‘你们把前后门都派人守了,替我切实的搜!’这些马兵遂到他家,从上房搜起,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稍微轻便值钱一点的首饰就掖在腰里去了。搜了半天,倒也没搜出甚幺犯法的东西。那知搜到后来,在西北角上,有两间破烂农器的一间屋子里,搜出了一个包袱,里头有七八件衣裳,有三四件还是旧绸子的。马兵拿到厅上,回说:‘在堆东西的里房搜出这个包袱,不像是自己的衣服,请大人验看。’

“那玉大人看了,眉毛一皱,眼睛一凝,说道:‘这几件衣服,我记得仿佛是前天城里失盗那一家子的。姑且带回衙门去,照失单查对。’就指着衣服向于家父子说道:‘你说这衣服那里来的?’于家父子面面相窥,都回不出。还是于学礼说:‘这衣服实在不晓得那里来的。’

“玉大人就立起身来,吩咐:‘留下十二个马兵,同地保将于家父子带回城去听审!’说着就出去。跟从的人,拉过马来,骑上了马,带着余下的人先进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