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行(第2/5页)

后来的几天,每到夜晚来临,我只想找村里的老乡借宿——可那要走进一个村庄才行,因为小城市民一般是不会招待过路人的。我由此有了另一种担心:当有一天小村全部演变成小城的时候,我们这些赶路的人也就变得越发困难了……这些年奔波途中的无数经历告诉我:在田野村庄总能顺利地找到一个热情的房东;在城市,哪怕是一个巴掌大的小城,要找这样一个房东都会费尽周折……难道城市与人心,这之间真的有什么奇怪的联系吗?

终于赶到了思琳城遗址。可能是有些心切吧,这一天我多少有点傻,不是到离这里不远的那个县城宣传部门打听纪及,而是直接登上了殷山遗址。于是我又一次看到了那个令人费解的土丘,再次为它显赫的名声感到疑惑。与上次不同的是,这里已经开始了发掘,那剖开的一处处地方正被绳索拦住了,上面还盖了塑料薄膜。有人在那里守护着。看来这里的考古工作正在加快进行。我问他们有没有一个叫纪及的人来过这儿?他们说来的人太多了,我们怎么晓得?

我在发掘现场流连不去。我好像在用这个办法消磨时间,想奇迹般地看到纪及从一个地方钻出来。就这样一直磨蹭到天色渐暗,我才往县城走去。宣传部门只剩下了一个值班的人,一问,果然不出所料。他说:“纪及就住在招待所,他在等一个人——大概就是你吧?”

我匆匆赶到了那里,纪及已经吃饭去了。我赶到餐厅,一眼就看到了他—— 一张脸给风吹得更黑,头发乱蓬蓬的,那模样简直就像一个窑工……我故意一声不吭在他身边坐下,然后抓起一个馒头就啃。他觉得有点奇怪,一回身看出是我,“呀”一声站起来。我笑了。

他的屋子里共有两张小床,其中一张当然是留给我的。纪及高兴得很,说:“嗬呀,你终于回来了。”

我告诉他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海市蜃楼”。

“真的吗?”纪及的眼睛瞪得很大。

“真的!可惜我没有带一个摄相机给你拍下来。”

纪及搓着手:“哎呀老宁,我在这一带活动多久了啊,不知看过多少关于‘海市’的记载,那么多人在讲,可就是没能亲眼看到!这是一种缘分啊,你这家伙自己都不知道福分有多大!有一回我在这一带的海边听一个打鱼的老人说,有一年秋天他正在海滩那儿割柳条,正挥动镰刀呢,一抬头,正好看见了对面大海上出现了一道城墙似的东西:很高很高,青乎乎的。他当时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只觉得怪啊,大水中央这时怎么垒起了这么高的大墙呢?后来才慢慢醒悟过来,一拍脑袋喊:‘海市!’我请他说细致一些,他告诉我,那个城墙看上去清楚得很,它的石头、砖块,差不多都看得见呢。当时我莽莽撞撞问了一句:是不是秦始皇修的长城?他说不是,不是,那是一座方城哩……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方城’是怎样。从道理上讲,由于光学作用大气折射,即便是很远的景物也会投映过来……”

他让我再详细一点讲讲这次“海市”奇遇,我就从头又讲了一遍。

纪及在旁边一个劲儿咂嘴,说从这点儿看,他的运气真的远不如我。

我问他这几天考察顺利不顺利、收获大不大?

“还算顺利。看到了很多新的出土文物,收获很大。你知道吗?在殷山遗址北面又有了新的发现,不过……”他的脸色暗淡下来,“那个遗址离一户人家稍微近了一点——其实相距有一百多米呢,与那户人家根本没什么关系,可对方硬说要挖就破坏了他家的风水。博物馆的人好说歹说,还是不行。原来那户人家是这里的一霸,谁说也没用,不让动土。最后有关部门答应包赔一大笔钱,这才获准动手……我去看了那里的夯土,听到的一些事情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