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巡·六(第2/3页)

那个人吓得瘫软在地上。

始皇走下车辇,踏上一个高坡。士兵们一起呼喊“陛下”。这时候小宦官看得清楚,始皇脸上又闪出了光泽,一双眼睛威风凛凛,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

2

琅琊总算到了。始皇命令安营扎寨。十里军营搭起来,好不气派。人们都说:始皇在此又筑起了一座咸阳宫殿。那些郡守们慌慌张张,再次奔跑起来。他们运来了大宗当地美食,又载来数车美女,并让她们打扮得如花似玉。始皇日思夜念的只是三仙山和长生不老药,对丰盛的物质和所有花花黧黧皆视而不见,只颁下旨令,让那些寻药的儒生方士尽快到琅琊台下集合。

两天过去了,那些儒生才拖拖拉拉来了几十个。

赵高不得不让兵士们挨村挨户去把他们找来,说是始皇“有请”,实际上扭着胳膊,从后边推拥着把他们驱赶到琅琊台下。这些儒生抛下手边诗书,别了父母,泪水不断,因为他们在这个季节里都要忙于攻读。有的方士从石缝里采得一两株奇怪的花草,就在屋檐下晒干,这一次勉强呈上来。

琅琊台下渐渐聚集了五六百个方士儒生,就剩下徐福——那个思琳城的著名人物没有到场——始皇有令,对徐福及其同僚不准骚扰。

儒生方士们住在琅琊台下的帐篷里,十分拥挤,吃着简单粗糙的菜肴,不停地抱怨。

始皇让李斯赵高他们一一询问,得到的讯息却令人失望。那些儒生方士们根本就没有出海的计划,也没有什么上等良策。始皇心生厌恶,不再谈论寻仙一事。

这一天有人急急来报,说儒生方士们已经待不住了,前一个夜晚跑了三十多,第二天又有一百多个逃走了。始皇火起,“砰”地拍了一下案几:“留下的儒生方士悉数捆绑,跑走的,速速捉回!”

一连十多天捕人。有的儒生方士吓得乘船往海上逃去,有的已经上了船又被追回。不过最终还是有不少人逃到了海上……

始皇命令把所有儒生方士悉数带到琅琊台下,在沙滩上捆绑示众。卫士们把他们像拖东西一样拖出来,不论年少年迈,只用绳子拴成一串。他们喜欢清洁,脸部修得非常干净,即便在这些天的恶劣群居中,也还是尽量把自己打扮得整齐;哪怕只搞到一点水,他们也要洗一遍身体。面对这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他们大多都能昂首挺胸,神色坦然。士兵们把他们拖倒在地,但一有机会站起,他们马上就把衣衫上的泥土扑打干净。

四面八方的百姓都被驱来。赵高和李斯让人点了三堆大火。赵高登上高台,先是背了几段秦国律令,然后颁布罪行,说这些儒生方士极为狂妄古怪,是谋反之源。李斯站在一旁。赵高提高了声音:“敢于议论时政,谤毁陛下者,罪不容诛……”

接着他命令把几个最年长的儒生扔进了三堆大火里。

四周百姓吓得哭起来,他们一齐跪下求饶。卫士们用宝剑指着跪下的人,让他们沉默下来。

这时儒生当中有一个人认出了李斯。他来自思琳城,曾在那里接待过很多游学之士,知道李斯也是一个儒生,后来在吕不韦门下当了幕僚,还写出了有名的《谏逐客书》……他这会儿刚刚呼出了一声“李……”就被赵高的连连呼喊打断了。这尖尖的嗓音播散的是死亡之声,所以人人恐惧。卫士们在喊声里大开杀戒,有的儒生方士给倒立着埋进沙土,有的腰斩,有的拴住手脚,从高高的石崖上推入大海。

鲜血遍地,刀剑尽染。哭嚎声响彻山野。

围观的百姓给吓昏了。只是半个时辰,所有的儒生方士都惨遭屠戮。被杀者共有四百六十多人。鲜血把方圆一里多的土地都染得通红,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