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风(第2/6页)

按照纪及的说法,公元前210年发生的东渡( 逃离 )事件,其船队就是借助了一股季风——它比这个时间稍晚——跨越渤海海峡,沿海岛链之弧进入西朝鲜湾,继而穿过对马海峡。然而对于这座远离半岛的内陆城市来说,这场季风却越来越有些变味儿,它变成了上拄天下拄地的黑煞,让这里变成了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季节——这样说毫不夸张,因为关于这场延续持久的猛烈的西风、它的可怕故事,近年来人们一口气会说出很多。午夜里一听到尖厉的风声,老城居民都在心里念着:“来了!又来了!”一边想着会有什么倒霉事突然降临:阵风会掀翻屋顶,击碎窗户;更不可思议的是伴随邪风而来的黑幕,天地无光,沙尘盖地,人们不敢上街不敢出门,许多人得了莫名其妙的疾患:医院会在一夜之间塞满病人……大风十有八九要带来瘟疫和不祥,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所以我一直以为季风之后的那一段日子,它与徐福逃离的时间相吻合,并非完全是因为海洋动力学的原因,它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单纯,而是有着更为深层的奥秘:恐惧。当然,这样的预测在纪及来说是荒诞不经的,他甚至不屑于瞥过去一眼。

马光打来一个电话,催促我一定要早些到办公室来。我顶着正在变大的、阵阵尖啸的风急匆匆往前,冒着被迎面撞来的汽车碾上的危险,踉踉跄跄奔走,眼里不止一次吹进了沙尘,一路在想:他那里一定有什么重要事情吧。

进屋后娄萌还没有到,看来他就是为了赶在娄萌前边告诉我一点什么。办公室里只有我们两人,马光解着围脖,骂着,把嘴里的沙尘吐出来,从兜里掏出一份复印材料:

“老宁,看看吧……有人出手可真快啊!”

我把复印材料摊开。原来这是一份文摘复印件,一段一段全都摘自纪及在海外发表的那部书稿,并且将国内报刊删除的部分加以注明,形成了一个对照本。搞文摘的人显然花了不少脑筋才把那些片断选出来,而且做了一种奇怪的连缀和剪辑。这样从头读下来,行文显得有些刺目和怪异。“这、这是怎么回事儿?”我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

“听说只印了十几份。科学院的正副头儿每人一份,主要是送给上边的要人。”

我心上一阵发冷:“什么时候了!怎么还这样啊!这不是害人吗?这让人想起了……”

“我一点都不吃惊。大概是霍老不高兴了——你说呢?”

我忍住了一声不吭。我一瞬间想起了什么。这当然指前一段所谓的诽谤霍老的“谣言”。我说:“如果霍老有胸怀的话,就该找纪及谈谈,这样不就清楚了吗?纪及认认真真准备那部传记,对一些情况有不同看法,也属于正常!霍老……总不至于吧?”

马光的嘴唇翘起来:“你的心太好了。霍老可不会像你这样想问题。”

一会儿传来了脚步声,马光使个眼色,我赶紧把复印件收起来。娄萌踏进办公室,满头都用大围巾包了起来,摘掉围巾,我立刻看出她的脸色不太好:她当然会更早地知道一切。

果真,还没等我开口,娄萌就把皮包一扔说:“你的那个朋友真给我们家老于干了一件大好事啊!”

“怎么了?”我故意问。

“上边已经让老于去谈话了,老于都紧张了。”

“不就是一部学术著作吗?有人还编了内部文摘,真是无聊、可耻!”

她先是愣愣地看我,后来又端着杯子出神:“他啊……竟在海外出版了删节的那些部分!这就不是学术问题了……”

“那是同时出版的,并非故意加上了删节部分——而删节才是错误的……”

娄萌伸出一根手指:“先别这么说。事情一涉及到海外就复杂了……你等着看吧,这事不会就这么了结的,上边——听说吕南老去南方参加一个会议,闲下来翻过这本书,有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