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好的时代

这次我随身带来的差不多是五六本杂志,我在途中就已经认真地读完了其中的两册杂志;刚才我们邹进先生说的那一首诗,我就是在到上海的列车上,在一本杂志上读到的。或者是《青年博览》,或者是《读者》上,这是关于一段小诗的一个摘录。我觉得这就是书籍、阅读和人的关系。你错过了这个机会,你没有翻开那一本杂志,你就不知道有一个叫邹进的人,他对于阅读这件事,对于现代文明下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这样的一些想法。不管你同意还是不同意。

读书对人有什么好处呢?某些外国电影中每有这样的对话:一人游说另一人参与某事,另一人反问,对我有什么好处?事关好处,老外们喜欢直截了当。所谓好处当然可以指精神上的。我常被“绑架”到各种场合劝人读书,我觉得这是一件极尴尬的事情。劝人读书就好像劝一个不喜欢运动的人要坚持健身一样。而我碰到的许多不健身的人经常跟我说,长寿的秘诀就是吸烟、喝酒、不锻炼。你要碰到一个不读书的人,他说,我没有觉得对我有任何损失,事实上你是无语的。因此我谈的是读闲书,闲书与闲书不同,有的闲书不值一读,有的闲书人文元素的含量颇高。读后一类闲书即使不能益智,起码也能养心怡情。在那样一些场合往往并没有人直截了当地问:读书对我有什么好处?然而我却看得出,几乎所有的人内心里都在这么问。事关好处国人之大多数仍羞羞答答的,其实大家心里也都在问,读书究竟对人有什么好处呢?现而今,谁愿意将时间用在对自己什么好处也没有的事上呢?非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就等于是忽悠。若说书是知识的海洋,其书恰恰指的不是闲书,而是专业书,而是学科书。若说书能养成气质,无非指的是书卷气,但要形成那种气质得读很多书,而且论到气质,谁又在乎自己书卷气的有无呢?分明当下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官气和财气,谁敢说官气和财气就不属于气质呢?要知天下事,看报、看电视、上网就可以了,凤凰卫视有一档节目便是《天下被网罗》,专门报道网络新闻,何必读闲书呢?要了解历史吗?网上的史事资料足可以满足一般人对史的兴趣。都说读书的人会有别种的幽默感,但目前中国人最不缺乏的就是幽默感,微博、短信每天互夸的幽默段子不是已经快令国人餍足了吗?

那读书究竟对人有没有好处呢?我个人觉得,如果一个人自觉地摆正自己是人类一员的位置,就好回答。因为文字的产生开启了人类真正的历史,同时派生了传播知识思想和信仰的书籍。工具的发明只不过使人类比其他动物在进化的长征中跃进第一步,运用工具使人类的智商在生物链上独占鳌头,但是如果没有书籍的引导,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智商最高,但也最狡猾、最凶残的动物。世界上没有其他动物像曾经的人类那样,以食自己的同类为乐。地球上只有人吃人才载歌载舞。书籍是人类最早的上帝,教我们的祖先有所敬畏、忏悔和警戒。读书,世界读书节,是体现人类对书籍感恩的虔诚心。

为什么一个国家读书人口的多少也标志着该国的文明程度呢?因为读书不但需要闲暇的时间,同时需要人在那一时段有静好的心情。有些事人在不好的心情下也可以做,比如饮酒、吸烟、听音乐,有些事会使人产生好心情,但不见得是一种又沉静又良好的心情,甚至可能是一种失态、变态、庸俗的所谓好心情,比如集体的娱乐狂欢,比如成为动物斗场上的看客。对于人,只有一种事能使人处于沉静又良好的心情,沉静到往往可以长久地保持一种姿态,忘了时间,进入一种因为自己的心情沉静了,似乎整个世界都沉静下来的程度。找到一种内心里仿佛阳光普照,或有清泉淙淙流淌,或有炉火散发着惬意的暖度。细细想来,这么一种又沉静又良好的时光,迄今为止,除了是读书的时光,几乎还是读书的时光。当然,指的是读好书。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将读书当成享受的人多了,证明它留给人的闲暇的时光是充足的,体现了高层面的人性化,同时证明人心的较良好的状态是常态。失业者的闲暇时光也是有的,但如果长期失业,他们会因那样的被闲暇而脾气暴躁,希望他能享受读书时光的静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故读书人口多了,间接证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本身是静好的时代,静好的社会,静好的国家。反之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