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勇 士 6(第4/5页)

《代顿协议》[18]的签订,从理论上说结束了南斯拉夫的波黑内战。但战争留下的创伤却是噩梦般的。波黑的穆斯林聚居区曾经是战争的主战场,穆族人、塞族人和克族人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血腥的战争。

克族人和塞族人拥有先进的武器,他们挑起并制造了大多数的血腥屠杀。被彻底羞辱的欧洲在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设立了战犯法庭,准备起诉和审判第一批战犯。问题在于,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是不会自己举起双手走进法庭的。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根本无意提供任何配合和协助,事实上,他正在酝酿在另一个穆斯林省——科索沃制造新的事端。

波黑总人口有三分之一是塞族人,他们宣告在塞族人聚居区成立塞尔维亚共和国,大多数战犯就躲藏在那里。现在欧洲面临的任务是找到他们,确定他们的身份,把他们捉拿到海牙并推上法庭的被告席。于是,一九九七年,擅长野战和丛林战的英国特别空勤团承担了追猎战犯的任务。

一九九八年,麦克・马丁回到英国,并作为坎伯利参谋学院的一名中校和教官回到了伞兵部队。次年,他被任命为伞兵第一营指挥官。北约再次对巴尔干地区事务进行了干涉,这次比以前更迅速,阻止了一场媒体称为“种族灭绝”的大屠杀。

英美情报机关说服政府相信,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打算对反叛的科索沃省进行彻底“清洗”,要把一百八十万穆族人驱赶到西边的邻国阿尔巴尼亚去。北约盟国向米洛舍维奇发出了最后通牒,但米洛舍维奇不予理会。于是一队队赤贫如洗、哭泣流泪的科索沃人被驱赶着翻山越岭进入了阿尔巴尼亚。

北约对此的反应是空袭而不是地面战。空袭持续了七十八天,把科索沃和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炸得千疮百孔。眼看着自己的国家成了废墟,米洛舍维奇最终只得让步了。北约军队开进了科索沃,去接管残局。指挥官是英国空降老兵麦克・杰克逊将军,伞兵一营随他一起进入了科索沃。

要不是为了那些“西部小子”,这很可能是麦克・马丁的最后一次海外行动。

二○○○年九月九日,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被刺杀。消息传遍了塔利班军队,战士一遍又一遍地高呼“真主伟大”;在伊兹玛特・汗驻扎的巴米扬城外,欢乐的枪声响彻军营上空。塔利班的敌人已经死了。马苏德曾凭借超凡的领导力,重整拉巴尼造成的混乱局面;他机智勇敢的游击战曾令苏联人闻风丧胆;他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把塔利班打得落花流水。但现在,这个人一去不复返了。

事实上,马苏德是被两个人弹暗杀的。两个极端狂热的摩洛哥人,持偷来的比利时护照,以游客的身份进入阿富汗。其实那两个人是奥萨马・本・拉登献给他的朋友——塔利班领导人毛拉奥马尔的礼物。当时沙特人本・拉登并没有想到暗杀马苏德的阴谋,是聪明过人的埃及人艾曼・扎瓦希里认为,如果“基地”组织为奥马尔办成这事,那么无论今后发生什么,这个独眼龙毛拉都不会驱逐他们。

九月十一日,四架客机在美国东海岸上空被劫持。在九十分钟内,两架飞机摧毁了纽约曼哈顿的世贸中心,另一架撞坏了五角大楼,第四架由于乘客冲进驾驶舱与劫机者搏斗而坠毁在田野里。

几天之内,十九个劫机者的身份被确定了。又过了几天,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向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毛拉奥马尔下了最后通牒:交出罪魁祸首,否则就承担一切后果。“基地”组织为塔利班清除了马苏德,奥马尔不能过河拆桥。那是“规矩”。

在西非沿海的塞拉利昂,多年的内战给这个昔日的英国殖民地富国留下了一系列的混乱、匪患、罪恶、疾病和贫穷。几年前,英国决定予以干预,联合国派去了一万五千名士兵,但这支维和部队每天只是坐在他们设在首都弗里敦的兵营里。城市以外的丛林太危险了。但联合国维和部队中有一支英国的精英部队,至少他们还坚持在边远地区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