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2/4页)

俞火明白了,她说:“而那些身体极度虚弱,需要24小时医疗护理的老人,就需要生活照料、专业医疗护理、医疗康复等24小时全程护理服务。”

“没错。”南嘉予说:“你从小学中医,是治未病中心的大夫,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年患者,这类人群最需要什么,你比我清楚。一生之城·康养小镇不是个普通的房地产项目,而是一个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目前我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居家式养老会越来越难实现。家家都是独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谁能放弃经济来源,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照顾年迈的父母?《都挺好》里演的是都挺好,可这世上有几个苏明玉?又有多少人具备那个经济实力?所以,养老服务的社会化需求会越来越高。”

“你平时定期去养老院做义工,应该知道,那里面住着的老人,基本上都是由于子女忙于事业,没办法兼顾父母的。但也不可否认,现在有很多人并不认可去养老院养老,他们觉得那样是没面子,怕别人说自己子女不孝顺。可他们忘了,他们孩子小的时候,也是要被送去幼儿园的,那其实和老了住养老院是有着共通之处的。”

“现在的地产产品中,也出现了部分针对老人的服务,不能说都是营销噱头,但后期运营管理缺失、模式不成熟,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没人愿意为养老事业无偿买单。大唐在这个时候提出做养老产业,有利有弊。利很明显,做好了,成为养老产业的先驱,业界地位不可撼动。从此人家就是大哥,走哪都有排面。弊则在于,连老百姓都不相信会有人甘愿为社会的养老问题买单。这件事,还怎么干?光想想,已是阻力重重。”

“但大唐还是决定做了。康养小镇之所以能落户木家村,针对的是那里老年人口居多,地理面积大的特点,把养老院与居民小区结合在一起,既让入住的老人有归属感,又能在周边把相关配套建全。你的这位林老师能签这份协议,说明他看到了这些。怎么你那么聪明,还有质疑呢?”

俞火到底是大夫,关注点永远在医疗上,她闻言说:“既然是养老项目,医疗配套必不可少。可目前距离木家村最近的就只有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要实现医养结合……难道大唐还能在木家村建一所医院吗?那可是大手笔。”

“这有什么不可以?一家医院而已,大唐具备这个实力。而且你也说了,那是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你不是最推崇中西医结合吗?说中医可以从根本来调理体内的平衡,西医见效快,尤其外科,治疗直接到位。在这方面,你和大唐现任邢总不谋而合。”

南嘉予显然很看好这个项目,她很有耐心地继续:“把一所中西医结合医院配套到康养小镇,再开通一条绿色通道,让康养小镇的老人享受最便捷最快速的治疗。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凡是小镇居民都可享受平价医疗待遇。现今什么最贵,你我心智肚明。药价是降了,但检查费、治疗费、手术器械哪一项便宜?小病还好,大病的话……工薪阶层,普通家庭,病得起吗?平价医疗对于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不用我再多说了吧?种种这些,难道不是为木家村的老人量身定制吗?我都替他们庆幸,有生之年,得遇这样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实业家,不遗余力在做这件事!而我之所以特意让你来一趟,是想问你,想见一下这位邢总吗?”

这是一个令俞火猝手不及的问题。她不解:“我和他见面?为什么?”

“你是大夫,对医疗系统最了解,你还热衷于助老事业,每个月都会带养生馆的姑娘们去养老院做义工。现在有个人,要做养老产业,你们不交流一下,我总感觉是种遗憾。”南嘉予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国家鼓励建设养老服务设施,遴选相关试点项目给予倾斜支持。但让传统房地产商转型做养老产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现在有人身先士卒,你不愿意助他一臂之力吗?而且一生之城这个项目是个三期工程,康养小镇只是一期,这个头如果开好了,对全国的养老服务提升,会是巨大的推进。说实话,我挺期待大唐的这个项目。毕竟,我也有年老的一天,也许未来,同样需要到养老院生活的。我希望那个时候,有那么一家配套齐全,服务周全的养老机构,让我容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