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顽老人李平书(第3/4页)

平书自日本归来,仍居沪上,愤国事日非,不毋抑郁,加之朋好酬酢,饮酒过度,胸腹颇感不适,乃往访赵竹君,竹君乃词人赵叔雍之父,知歧黄术,一经诊察,亦觉有异。平书为疗养计,偕其夫人携孙女金钧往昆山蚕桑学堂,该校固平书创办的。未几,果发温热病,旬日不解,致神智昏昧,妹婿费龙丁为邀松江韩半池赴昆,为之治疗,病稍愈,来沪办理嫁女,概从省俭,不徇俗例,妆奁唯《二十四史》一部,书画两簏,女婿王静涵,亦风雅士,清芬世泽,很为相得。

此后,平书往来昆沪,在昆山之麓购地三亩,建楼三楹,筑亭一,凿池一,成一小小园林,内有古梅十二株,均百余年物,名之为梅园。吴昌硕、王一亭赴昆,小憩园中,昌硕为梅写生,一亭绘《梅园图》。越旬日,苏州陆廉夫、俞粟庐也来访,廉夫亦画梅为赠,梅园虽小,得此点缀,大为生色。

平书和蔡尔康为谱兄弟,蔡氏字子茀,谐间为紫黻、支佛,别署铸铁庵主、缕馨仙史,在早期报界,声誉很隆。蔡氏有一帧名片,列着他的履历,如“申报副主笔,沪报总主笔,新闻报开创正主笔,南洋官报采访委员,历掌万国公报,广学会正翻译”,可见一斑。所谓《沪报》即《字林报》的中文版,这报创刊于光绪八年(一八八三年)四月二日,说来很可笑,它为什么不在初一出报,原来初一恰为日蚀,认为不吉利,这是《字林报》主笔西人巴尔福氏的主张。《沪报》的杂著栏,刊有《花团锦簇楼诗草》和《野叟曝言》长篇小说,为各报刊登长篇小说的起始。蔡氏邀谱弟平书襄理编辑,平书每天撰一时事论文。这年,越南事起,《字林报》消息灵通,《沪报》译载,较它报先一天发表,因此销数激增。又添聘苏稼秋、黄子元等为编辑,和平书很为相得。

平书一度为《上海日报》撰写论文,如《论过去之上海》《论现在之上海》《论将来之上海》,具有独特的见解和卓荦的计划,事后,平书付诸淡忘,直至民初续修《上海县志》,杨逸(东山)于故纸堆中寻出,送修志局,载入《县志》杂记中。平书乃别写一通,自为书后,杨逸和姚文枏亦为跋语,刊成一册,平书书题《二十年一瞥》,时为乙丑夏日。实则,平书为《沪报》所撰,什九多散佚,如《洋务首在得人论》,得某督军的赏识。又《唾余录》一卷,今亦无存。

平书先后师友交往,都一时名流,如徐颂阁、杨莲甫、杨杏城昆仲、屠敬山、汪渊若、周彦升、魏槃仲、张鸣珂、岑西林、王存善、袁观澜、蔡乃煌、汤蛰仙、郑苏堪、俞恪士、程雪楼、李少荃、张香涛、王引才、俞曲园、孙蕖田、江建霞、张彦云、童薇研、雷君曜等,请益联欢,颇多佳话。

平书家世代为医,因此平书亦谙医术。王秉恩的如夫人患脚气,邀之诊治,服方有奇效。和青浦陈莲舫常相切磋,后莲舫入宫治光绪病,名震南北。莲舫曾与平书创立医学会于沪市小花园,为上海医会之权舆。歙县鲍小洲家传抄本秘方,平书择其平正切要者,录刊二十方以行世。又汇抄杭州王孟英所辑《潜斋简效方》,潜斋,孟英的医寓。又录吴县潘泉孙的《救急百方》合刊成册,以秉前贤施药不如施方的遗旨。平书尝涉猎西医译籍,颇思冶中西医于一炉。这时,粤东张竹君女士,素习西医,毕业博济医院,于辨症用药,俱有神悟,深叹中国女医太不发达,议创办中西学堂,平书大为赞同,便于乙巳三月开校,竹君课西医,平书课中医,其他国文、英文、数理化等课,别请教师分授,成绩斐然。又附设女病院,以规模狭小,乃在南市扩建上海医院,推张竹君为监院。刊有《征信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