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2/3页)

“当然,这样做,有可能是金满堂自己的打算,瞒着他弟弟金玉堂。也可能是他们兄弟俩相互勾结,为我们设下了一个套。因为在敌人的眼里,我们保卫处是他们最头疼的。江南特委的所有机关,甚至是在上海的中央机关,如果没有保卫处的保护,是很难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生存下去的。所以,这一次行动我们一定要谨慎,决不能把保卫处断送在我们的手里。”

听了李克明的分析,陆岱峰连连点头:“克明同志的分析很透彻,这些怀疑都是有根据的。可是,我们目前却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一方面,我们知道这个情报很有可能是敌人设下的圈套,他们很可能想借此机会消灭我们,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采取行动。也就是说,即便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也只有踏进去。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杨如海同志押往南京。今天,我们就是要想一个两全之计,既要救出杨如海同志,又要打破敌人的计划,保住我们特委保卫处这支队伍。”

听了陆岱峰的话,李克明和凌飞都陷入了沉思,过了好长时间,他们都没有说话。这件事太难了。既然敌人设了计,他们必然做了周密安排,不仅要救人,而且要全身而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陆岱峰见他们都不说话,知道他们眼下也想不出办法来,他也沉思了好长时间,才打定了一个主意。他让凌飞先出去一会儿,要单独对李克明说几句话。

凌飞没有说话,站起身来就往外走。就在他走到门口的时候,陆岱峰又说:“你就在外面等着,克明同志走后,你再进来。”

从事秘密工作,这样的事情很经常。李克明、凌飞都知道,有时候为了确保一个重要行动的成功,即便是大家都参加这一行动,也常常并不知道对方在干什么,只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有时候甚至连你自己干什么都不清楚,你只知道按照命令这样去做,而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却不知道。尤其是在眼下叛徒还没有找出来的情况下,陆岱峰自然更是小心谨慎,他这样单独给每个人下达任务,如果谁那儿出了问题,责任就全在那个人的身上,这样一来,怀疑的范围就会缩小。所以,凌飞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尴尬。

等凌飞出去以后,陆岱峰掏出了一幅地图在桌子上铺开,指着地图对李克明说:“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在从上海通往南京的几条路线之中,他们选择的这条路虽然比较近,但是在这条路上,却有一座无名小山。小山靠近南京,最适合我们打伏击的地点就只有这一处。这段山路虽然并不是很长,但已经足够我们展开行动了。另外,我想敌人刚刚出上海的时候必然警惕性很高,等一路上平安无事快到南京的时候,必然会有所放松,这也是我们最佳的行动时机。所以……”说到这儿,他在地图上敲了一下说,“这个小山头是最佳的伏击地点!这样一来,我们原先考虑的化装成出殡的队伍就没必要了。我们直接进入山地埋伏就行了。”

李克明担心地说:“可是,我们也不能轻视敌人!许明槐和穆新伟都是和我们打交道多年的情报专家,他们对我们的行动习惯和方式都很了解。在通往南京的几条路线中,有一条很通畅的公路,敌人却没有选择。为什么放着大路不走,走这一条山路呢?他们当然也知道这是搞伏击的最佳地点,如果他们是故意放出情报来的话,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想提前在这儿设下埋伏,对我们来一个反包围。到时候他们里外夹击,我们就危险了。”

陆岱峰说:“这一点我也想过了。我们可以安排经验丰富的队员提前到那儿去侦察,如果没有问题,就把他们留在那儿,今天晚上也不能离开,让他们占据制高点,如果敌人去埋伏,必然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假如有埋伏,我们就改变地点,在公路上用我们原先准备的假装出殡的队伍进行拦截。如果敌人没有去埋伏,那我们明天就在这座山头上打这一场伏击战。情报上说敌人将出动三辆车,前后各一辆兵车,上面各有一个班的兵力,中间是囚车。我们把人分作三股,到时候,我亲自指挥,只要他们进入伏击圈,我们三股力量同时向三辆车发动攻击。”说到这儿,他看着李克明说,“你挑选几名枪法好的队员埋伏好,专门狙杀他们的指挥官、司机和携带重武器的士兵。明天,行动队全部出动,力争一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