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第3/4页)

来人对他说:拥有一个自己的国家,是我们全体犹太人的共有梦想,但现在它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你愿意看你的同胞继续沦丧吗?希伊斯说:当然不愿意。来人说:那么我希望你为广大同胞做一件事。

什么事?

希伊斯信上说:就是替同胞破译几个邻国的军事密码,而且一干就是几年。

这大抵就是希伊斯拖老带小地去X 国前给小黎黎留言中说的:出于族人的殷切愿望,我后来一直在为我的同胞干着一件非常紧要又秘密的事情,他们的困难和愿望感动了我,让我放弃了理想。希伊斯接着写道:我是幸运的,受他们雇用后,我相继顺利地破掉了他们邻国好几部中、次高级密码,几乎一下子在秘密的破译界赢得了像我当初在数学界的荣誉。

我万万没想到,他们喊我来不是叫我破译敌国密码,而是叫我破译他们X国本国的密码,就是紫密!不用说,如果有一天我破译或即将破译紫密,紫密便将被废弃。就是说,我工作的意义就是替紫密报喜或者报忧。我成了X国感应敌国破译紫密的风向标。也许,我应该感到荣幸,因为人们相信只要我破不了紫密,就无人能破。不知为什么,也许是我并不喜欢现在扮演的角色,也许是紫密不可破译的呼声让我反感,总之我格外想破掉紫密。但到现在为止,我连破译紫密的边都还没摸着,这就是我为什么告诫你别去碰紫密的原因……

人们注意到,这封信的寄信地址和笔迹跟前几封都不一样,说明希伊斯知道说这些的危险。他几乎冒着当卖国贼的风险寄来此信,再次证明他对金珍的感情之深之切。看来,这份感情被利用的可能完全是有的。于是,又一封以金珍之名写给希伊斯的信去了X 国。在这封信上,伪金珍想利用深厚的师生情拉老师下水的企图昭然若揭:

我现在已身不由己,如果我想换回自由身,惟一的办法就是破译紫密……我相信你跟紫密打交道这么多年,一定能对我指点迷津……没有经验,有教训,教训也是财富……亲爱的希伊斯,你打我吧,骂我吧,唾弃我吧,我成了犹大①…

这样一封信当然不可能直寄希伊斯,最后确定是由在X 国的我方有关同志中转的。虽然可以相信,信一定能够安全转到希伊斯手上,但对希伊斯会不会再回信,701 人毫无信心。毕竟,现在的金珍——伪金珍——无异于犹大,对这样的学生,通常情况下老师只会不屑一顾。换句话说,在伪金珍现有的可怜和可恶之间,要希伊斯摒弃憎恶,选择怜悯,这也许比破译紫密本身还要困难。也就是说,这封信完全是怀着侥幸又侥幸的心理寄出的。这从一定角度说明,当时701 为破译紫密已无奈到了何等地步。有病乱投医的地步。

然而,奇迹发生了,希伊斯回信了!

在随后大半年时间里,希伊斯多次冒着杀身之祸与我方同志接触,给亲爱的金珍疯狂地提供了有关紫密的种种绝密资料和破译思想。为此,总部临时组建起一支紫密破译小组,成员多数是由总部指派下来的,他们要抓住机会,一举敲开坚硬的紫密。只是谁都没有想到,他们应该给容金珍这个机会。事实上,在前后近一年时间里,希伊斯不厌其烦地给金珍寄出的一系列信件,容金珍不但没收到,连知都不知道。就是说,这些信对容金珍毫无意义,如果说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给容金珍平添了一点引蛇出洞的价值而已。所以,后来领导们看容金珍变本加厉地显得不思上进,甚至可以用吊儿郎当来评判他时,组织上一直宽慰地将就着他,另眼相看着他。因为,他是破译紫密的诱饵。

所谓变本加厉,是指容金珍在看闲书、下棋的劣迹上,后来又沾染上经常给人圆梦的是非。随着他圆梦之术的偶然显露,必然地引来不少好奇好事的人,他们经常悄悄找到他,把自己夜间的思想经历告诉他,以求大白真相。和下棋一样,容金珍并不热衷此事,但碍于情面,也许是不知如何推辞,他总是有求必应,把他们不着边际的黑思暗想说得有头有脑,明明白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