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第二重 校园弃婴(第2/17页)

电波中,主播的声音格外低沉,音效时静时响,出其不意。陶子没有睁眼,静静听着,心里暗忖:该不会是在讲鬼故事吧?

回应她的,是主播抑扬顿挫的音调:“下面这个离奇的故事,发生在校园。故事的名字叫作《弃婴》,作者:陶子!”

脑中“轰”的一声响,陶子一下子紧张起来,手指不住地痉挛着。月光的告诫赫然在耳边重现。莫非自己收到小说的方式,是收听广播?

陶子想动,她想逃出车厢。可怕的是,她发现自己竟全然无法动弹,狭窄的车身似乎正在挤压着,她连动一根手指的力气也使不上!

鬼压床!

即使再勇敢、再坚强,此刻也失了镇定。陶子想呼叫,她感觉自己张大了嘴,却喊不出一个音节,任由电波将《校园弃婴》原文一字一句,强行灌入她的耳朵……

看似璀灿的霓虹下,或许隐藏着不可告人的丑恶。

我住在上海,一座华丽却浮躁的城市。这二十多年于我而言,最大的失意共有两件事。一是我写的小说从来跟不上所谓的主流,不受出版社关注。二是高考那次另类发挥,让我进入了商学院。

与我同届被录取的学生,入校时,都不知道那件被校方隐瞒的事,一件令人寒心的事:商学院曾有一名女生为赚生活费,在外做家教。她的日程排得很满,给最后一名高三生补习结束,回寝室时已值深夜。就在回校的路上,女生遭到了袭击,她被强暴了。

歹徒很快落网。当人们都以为正义得到伸张,事情圆满结束时,没人想到这只是一切的开始——那名女生怀孕了。

校方对她处理极为简单,开除学籍!

从头至尾,学院方面低调地沉封了这件事。而让它重浮水面的,是一通莫名的电话留言……

那天,我拿着履历,在各家报社转了整个下午,仍旧一无所获。所有人给我的答复,惊人的一致:回去等消息。

上海的气候很潮湿,未下雨,寝室依然湿得慌,我坐在电脑前修改稿子,突然响起的电话铃让我浑身一颤。

莫非是报社打来的电话?

我刚想去听,对床的卢姐突然叫住我:“别接!”

她的样子异常紧张,我这才想起,打我回寝室起,见到的卢姐就有些反常。电话铃响前,她就呆呆地坐在床上,没说过一句话。

“怎么了?我在应聘呢。”

卢姐看我一眼,不再作声,眼神游移着坐回床上。

电话铃依旧响着,刺耳非常。我走去接起,“喂”了一声。可对方已经收了线,听筒内一阵嘟嘟声显得有些空洞。

“卢姐,是不是有人骚扰你?”我问。

卢姐比我大两岁,大二时参了军,现今在读大四。听我一问,她摇摇头,也不言语。我坐去,揽住她的肩膀,却发现她的身体是瘫软的。

“电话……录音……”卢姐含糊地说了几个字。

我想起寝室的电话带有录音功能,便拿起听筒,按下播放录音键——一串遥远的声音缓缓传来,是滴水声!声音由轻渐响,异常清晰。

它就如盥洗室、厕所一类地方,时常听到的那种声音。可在听筒内传来,则显得怪异。而真正令我凉了脊背的,是随后的一串低喃声。那音质有些像变调的童声,辨不出男女,如同做过特殊处理。我隐约听见它在说:它们会来复仇的……

这是一句可怕的诅咒,如烙印般刻上我的脑海。我对文字有天生的敏锐感,此时耳畔浮现那句话的主语,呈汉字状,反复敲打着心脏。

它们!它们!它们!

不是汉字的他们、她们!而是它们!

我“砰”一声挂断了电话,掌心已潮湿一片,一时连呼吸也感不畅。卢姐依旧不说话,我猜想,她一定也被那通留言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