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独自凉(第2/5页)

心口像有一团野火燎原,如懿沉着脸呵斥道:“为我报仇,还是替我挖个坑跳下去?我再三告诫过你,宫里不比外头,由得你这样骄纵任性,满口乱说。这是后宫,一句话说错便是要活活打死的,你有几条舌头去填你自己的命!”

阿箬战战兢兢地看着如懿,哀泣道:“奴婢就算有不是,也是对小主一片忠心呀!”

如懿气得话也不会说了。惢心忙道:“阿箬姐姐,小主就是为了替你求情,才被贵妃娘娘再三为难,抄了一百遍《佛母经》还不够,还要再抄一百遍。”

阿箬怯怯道:“奴婢就是不服气,不服气从前在潜邸的时候小主和她都是侧福晋,如今怎么就要事事踩在小主头上?小主又不是争不过她!”

如懿气得脸都涨红了,手上的护甲敲在紫檀桌上发出沉闷的悠响。她恼怒道:“你凡事只知道争,只知道要出头!却从没想过凡事要适可而止,有进有退!你是想争,偏偏争不过人家,还把自己填了进去!”

阿箬气馁地哭起来,惢心见两下里尴尬,便端过一碗姜汤给阿箬:“姐姐身上不好,快喝了姜汤散一散吧。”

阿箬就着惢心的手正要喝,如懿愈加不乐:“让她自己喝!”阿箬扁了扁嘴不敢再哭,只得自己接过喝了。

如懿严厉道:“等下喝了药好好去睡。这是最后一次,下次还要口不择言,凡事胡乱逞强,我也保不了你。”

阿箬垂着眼睛,无声地啜泣着出去了。

如懿心下烦乱不堪,拽过一管玳瑁紫毫笔便开始抄写佛经。惢心小心翼翼道:“小主也该饿了,不如传晚膳吧!”

如懿头也不抬:“气也气饱了,不必了。”

这一生闷气便是一夜。如懿抄录佛经抄得晚,夜里又听着微凉的雨簌簌一夜,夹杂着雨打芭蕉之声,格外愁人似的,这一夜便没有睡好。

如懿起来便闷闷的,将昨夜剩下的佛经一并抄录好交给惢心,便道:“去吧。”

惢心见外头雨停了,便先送永璜去了尚书房。绕过尚书房便到了长街,惢心一早便知皇帝昨夜歇在玫贵人处,便特意绕了往永和宫外走。果然见微明的天色下,远远有太监们薄底靴轻快擦着青石砖板的步声传来。一溜宫灯如星子明耀,簇拥着明黄御辇,后头跟着无数仪仗,自悄然寂静的宫墙夹道疾疾走来。

惢心只当是低头走路,打皇帝跟前走过。前头的引导太监便呵斥起来:“谁呢?没看见御驾在此么?”

惢心吓得忙跪下道:“奴婢延禧宫宫女惢心,无心冒犯圣驾,还请皇上恕罪。”

皇帝倒还和气:“这个时候,是刚送了永璜去阿哥所么?”

惢心道:“是。奴婢原本想去永和宫门外迎候皇上。”

皇帝道:“什么事?”

惢心垂着头,恭恭敬敬道:“娴妃娘娘说,今日是八月十八观潮日,皇上曾与娘娘说起向往海宁观潮胜景,遗憾不能一去。娘娘特意叫奴婢交一份东西给皇上。”

皇帝点点头,王钦便上前从惢心手中取过,双手捧着奉给皇帝。皇帝打开一看,却见一张玉版纸上,寥寥几行簪花小楷:“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那是刘禹锡的《浪淘沙》,写的正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潮壮观之景。

皇帝明如寒星的眼里便有了一丝温暖清澈的笑,这是他曾与如懿说过的,对于钱江狂潮的向往。她却都记得,在这八月十八的清晨,便将满江浪潮一笔一笔写了给他。纸张下部还有一篇《佛母经》,皇帝温和道:“怎么有一篇《佛母经》?”

惢心道:“娘娘说,钱江潮虽然万马奔腾,气势无可比拟,但难免对民众有所损伤,常常听闻有人被卷落江水。所以娘娘特意抄写《佛母经》一篇,想借佛母慈悲,眷顾民众。”